《汉语大词典》:
家1[jiā ㄐㄧㄚ]
[《廣韻》古牙切,平麻,見。]
亦作“宊2”。1.人所居;住房。《易·豐》:“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闃其無人。”《庄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2.特指自己家庭的住房。《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吾家去此往返十里有餘,來去稍遲,子莫疑怪。”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四:“不是天涯不到家,彭城風雨願偏賒。”鲁迅《呐喊·故乡》:“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3.室内;大门以内;房屋的里边。《诗·大雅·緜》:“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毛传:“室内曰家。”孔颖达疏引李巡曰:“謂門以内也。”《尔雅·释宫》:“牖户之間謂之扆,其内謂之家。”郭璞注:“今人稱家,義出於此。”4.安家落户;定居。《史记·乐毅列传》:“樂羊死,葬于靈壽,其後子孫因家焉。”唐王昌龄《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诗:“本家藍田下,非爲漁弋故。”《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王臣料道立身不住,棄下房産,改拾細軟,引母妻婢僕,避難江南,遂家於杭州。”清魏源《圣武记》卷八:“鄭芝龍者泉州人,初附倭,家于臺灣。”5.指机关、部队等单位的住地。《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你们在家的委员是多数,安全可以决定,用不着打电话。”如: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6.家族;家庭。《诗·周颂·桓》:“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郑玄笺:“能定其家先王之業。”《礼记·乐记》:“脩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發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後娶》:“異姓寵則父母被怨,繼親虐則兄弟爲讐,家有此者,皆門户之禍也。”唐王度《古镜记》:“豐城縣倉督李敬慎家有三女,遭魅病,人莫能知。”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有了外面的自由,对于家中的爱护反觉处处受了牵制。”7.结婚成家。《易·蒙》:“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楚辞·离骚》:“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朱熹集注:“願及少康未娶於有虞之時,留此二姚也。”《淮南子·齐俗训》:“待西施、毛嬙而爲配,則終身不家矣。”8.指夫或妻。《左传·桓公十八年》:“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杨伯峻注:“家、室猶夫妻也。”《晏子春秋·外篇下十》:“田無宇見晏子獨立於閨内,有老婦人出於室者,髮班白,衣緇布之衣而無裏裘。田無宇譏之曰:‘出於室爲何者也?’晏子曰:‘嬰之家也。’無宇曰:‘位爲中卿,田七十萬,何以老爲妻?’”宋黄庭坚《薄薄酒》诗之二:“薄酒終勝飲茶,醜婦不是無家。”柔石《二月》:“‘象萧先生这样好的人,应该有一个好的家。’她底这个‘家’意思就是‘妻子’。”9.专指妇女。《周礼·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職,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國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數,以辨其貴賤老幼廢疾。”郑玄注:“夫家,猶言男女也。”10.谦词。对别人称说自己亲属中的长辈或年长者。如:家父,家母,家舅。亦用以指同姓的人。清王应奎《柳南续笔》卷四:“臨川李侍郎《書〈曝書亭集〉後》云:‘近世人詩文標目,於同姓人輒稱家某人。’”11.内部的,家中的,与“外”相对。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二:“正統十四年,降虜之編置京畿者,因虜入寇,遂編髮胡服肆掠,人目爲家達子。”参见“家賊”。12.家产;家业。《左传·文公十四年》:“公子商人驟施於國,而多聚士,盡其家,貸於公,有司以繼之。”杜预注:“家財盡從公及國之有司富者貸。”《史记·吕不韦列传》:“九月,夷嫪毐三族,殺太后所生兩子,而遂遷太后於雍。諸嫪毐舍人皆没其家而遷之蜀。”司马贞索隐:“家謂家産資物。”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後娶》:“前夫之孤,不敢與我子争家,提攜鞠養,積習生愛,故寵之。”13.养家;持家。唐韩愈《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公諱素,字某,生七歲,喪其父,貧不能家,母夫人提以歸,教育於其外氏。”宋岳珂《桯史·汪革谣谶》:“又一在荆橋,使里人錢某秉德主焉,故吴越支裔也,貧不能家。妻美而豔,革私之。”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诗之二:“幼婦頗能家,井臼常自操。”14.家家;每家。《孝经·广至德》:“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邢昺疏:“非家家悉至而日見之。”《汉书·礼乐志》:“﹝世祖﹞即位三十年,四夷賓服,百姓家給,政教清明。”颜师古注:“言家家皆足。”金高汝砺《雨後》诗:“時雨雨三日,田家家萬金。”15.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周礼·夏官·序官》:“家司馬各使其臣以正於公司馬。”郑玄注:“家,卿大夫采地。”《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徹。”朱熹集注:“三家,魯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之家也。”《庄子·骈拇》:“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16.汉时列侯称家。亦指分封列侯。《史记·三王世家》:“朕之不德,海内未洽,乃以未教成者彊君連城,即股肱何勸?其更議以列侯家之。”《史记·三王世家》:“今諸侯支子封至諸侯王,而家皇子爲列侯,臣青翟、臣湯等竊伏孰計之,皆以爲尊卑失序,使天下失望,不可。”司马贞索隐:“時諸王稱‘國’,列侯稱‘家’也,故云‘家皇子’爲尊卑失序。”又,太子亦称家。《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屬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太子稱家,故曰家令。”参见“家吏”。17.太子亦称家。18.朝廷;朝代。《吕氏春秋·贵卒》:“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皆歸,俱至,争先入公家。”高诱注:“公家,公之朝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南方以晉家渡江後,北間傳記,皆名爲僞書。”《新唐书·姚思廉传》:“﹝思廉﹞推究綜括,爲梁陳二家史,以卒父業。”金赵秉文《代州》诗:“漢家戰伐雲千里,唐季英雄土一丘。”19.指国家。《文选·张衡〈东京赋〉》:“且高既受建家,造我區夏矣。”薛综注:“言高祖受上天之命建立國家。”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粘罕笑云:‘……山前山後,乃是我家舊地,更説做甚?你家地土,卻須割取些來,方可是省過也。’”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词:“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20.特指上古时代的一种生产组织。《管子·乘马》:“邑成而制事:四聚爲一離,五離爲一制,五制爲一田,二田爲一夫,三夫爲一家,事制也。”21.指学术或艺术流派。《荀子·解蔽》:“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説,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絶,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爲五,《詩》分爲四,《易》有數家之傳。”《云笈七籤》卷一:“隨所意得,遂爲箋注,豈成一家之説,但備遺闕之文。”秦牧《李可染画语寻味录》序:“我国当代最杰出的若干国画家中,李可染卓然自成一家。”22.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元卢挚《蟾宫曲·钱塘怀古》曲:“問錢塘佳麗誰邊,且莫説詩家,白傅坡仙。”《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公孫心裏想道:‘這原來是個選家,何不來拜他一拜?’”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标点,对于五言或七言诗最容易,不必文学家,只要数学家就行。”如:革命家;科学家;小麦专家;社会活动家。23.指某人。《东观汉记·王常载记》:“上于大會中,指王常謂羣臣曰:‘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漢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帝幸濯龍中,並召諸才人,下邳王已下皆在側,請呼皇后。帝笑曰:‘是家志不好樂,雖來無歡。’”王先谦集解引惠栋曰:“是家猶云是人也。”《红楼梦》第一○八回:“賈母舉酒要喝,鴛鴦道:‘這是姨太太擲的,還該姨太太説個曲牌名兒,下家接一句《千家詩》。’”24.放在某些表示行政机构的名词之后,表示具有某种职务或身分的人。《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太史慈﹞由是知名,而爲州家所疾。”《宋书·竟陵王诞传》:“官云小人輩敢持臺家逼我。”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遷者追迴流者還,滌瑕蕩垢朝清班。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祇得移荆蠻。”孙汝听注:“使家謂湖南觀察使。”25.指经营某种行业的人或人家。唐白居易《观刈麦》诗:“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水浒传》第二三回:“酒家趕出來叫道:‘客官那裏去!’”如:渔家;船家。26.人工饲养或驯养在家中的。与“野”相对,如家禽、家畜。五代齐己《野鸭》诗:“野鴨殊家鴨,離羣忽遠飛。”27.指在家中养驯服了的。《西游记》第十三回:“三藏道:‘這獐鹿想是太保養家了的?’”28.量词。用于住户或企业等。《庄子·徐无鬼》:“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虚而十有萬家。”《汉书·张安世传》:“上追思賀恩,欲封其冢爲恩德侯,置守冢二百家。”唐韩愈《出门》诗:“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水浒传》第四九回:“且説登州山下有一家獵户,兄弟兩個,哥哥唤做解珍,兄弟唤做解寳。”《老残游记》第三回:“老殘到了次日,想起一千兩银子放在寓中,總不放心,即到院前大街上找了一家匯票莊,叫個日昇昌字號。”杨朔《征尘》:“这其实是家小饭馆。”29.“傢”的古字。参见“家火”、“家什”、“家生”。30.“傢”的简化字。31.姓。春秋晋有家僕徒。见《左传·僖公十五年》。
家2[jiā ㄐㄧㄚ]
1.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明汤显祖《牡丹亭·慈戒》:“女兒家甚做作,星辰高猶自可。”《红楼梦》第二十回:“彼時黛玉、寶釵等也過來勸道:‘媽媽,你老人家担待他們些就完了。’”赵树理《传家宝》三:“她又说:‘哪有女人家连自己的衣裳鞋子都不做,到集上买着穿?’”2.方言。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赵树理《三里湾》二一:“马有余看见了菊英说:‘老三家也在这里吗?’……又向菊英说:‘老三家明天也不要另做饭!就回家里吃去。’”赵树理《三里湾》六:“常有理自然又喊三伙家去把门关上。”
家3[jiē ㄐㄧㄝ]
1.助词。犹“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酒來後,滿盞家没命飲,面磨羅地甚情緒,吃着下酒,没滋味似泥土。”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此女頗不賢慧,數次家和小生作鬧,小生只得將就,讓他些罷了。”《西游记》第三一回:“公主聞此正言,半晌家耳紅面赤,慚愧無地。”《红楼梦》第七七回:“成日家聽見你在女孩們身上做工夫,怎麽今兒個就發起赸來了?”参见“地2”。2.助词。犹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楔子:“哥哥比兄弟多一片家狠心腸。”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雖然我六旬過血氣衰,我猶敢把三五石家硬弓開。”
家4[gū ㄍㄨ]
[《正字通》音姑]
通“姑1”。1.古时对女子的尊称。《後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學高才。世叔早卒,有節行法度。兄固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臧書閣踵而成之。帝數召入宫,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正字通·宀部》:“家讀姑。”2.婆婆。参见“家4翁”。3.六朝时对嫡母的称呼。参见“家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