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垔1[yīn ㄧㄣ]
[《廣韻》於真切,平真,影。]
1.“堙”、“陻”的古字。堵塞。《说文·土部》:“垔,塞也。《尚書》曰:‘鯀垔洪水。’”段玉裁注:“古書多作‘堙’、作‘陻’,真字乃廢矣。”2.充实。《明史·高明衡传》:“開封周邸圖書文物之盛甲他藩,士大夫垔富,蓄積充牣。”
湮1[yān ㄧㄢ]
[《廣韻》烏前切,平先,影。]
[《廣韻》於真切,平真,影。]
亦作“洇2”。1.埋没;淹没。《国语·周语下》:“絶後無主,湮替隸圉。”韦昭注:“湮,没也。”《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沈稼湮梁潁,流民泝荆徐。”李善注引《广雅》:“湮,没也。”《宋史·五行志一上》:“漂民廬,湮田稼。”清严有禧《漱华随笔·限田》:“而井田既湮,勢固不能行也。”郁达夫《咏史》之一:“楚雖三户竟亡秦,萬世雄圖一夕湮。”2.填塞;堵塞。《逸周书·大明武》:“城高難平,湮之以土。”孔晁注:“此‘湮’字與下‘湮溪’皆填塞之義。”《庄子·天下》:“昔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文选》“乃湮洪塞源”:“塞字後人所加,‘湮洪源’者,湮,塞也。”鲁迅《故事新编·理水》:“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3.指抑塞不畅。《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若泯棄之,物乃坻伏,鬱湮不育。”杜预注:“湮,塞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若首唱榮華,而媵句憔悴,則遺勢鬱湮,餘風不暢。”梁斌《播火记》四十:“是呀!人活百岁也是死!可是活着也有几样不同:在黑暗社会里,在土豪恶霸们脚下活个百八十年,那是黑暗的湮心生活。”
湮2[yīn ㄧㄣ]
[《集韻》伊真切,平諄,影。]
同“洇1”。液体落在布或纸上而漾开。元赵禹圭《风入松·忆旧》曲:“淚痕湮透香羅帕,憑闌干望夕陽西下。”《全元散曲·白练序·春愁》:“頻修銀箋錦字到皇州,每一字字淚痕湮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