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不意】1.不在意,不放在心上。《诗·小雅·正月》:“終踰絶險,曾是不意。”《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李氏)兄弟爲帝言,天下擾亂饑餓,下江兵盛,南陽豪右雲擾,因具言讖文事:劉氏當復起,李氏爲輔。帝殊不意。”2.谓空虚无防备。多用于军事攻守。《孙子·计》:“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曹操注:“擊其懈怠,出其空虚。”《北史·崔浩传》:“賊前行不止,後已離絶,宜分軍隱山,掩擊不意。”清管嗣復《书汪马二秀才事》:“因詭迎賊入,使其弟守外户,乘賊不意,取所用屠刀潛殺之。”毛泽东《论持久战》七九:“也还有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来争取自己主动和逼敌处于被动的情形。”3.不料,意想不到。《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青雲之上。’”唐郎士元《长安逢故人》诗:“數年音訊斷,不意在長安。”元武汉臣《生金阁》楔子:“不意孩兒偶然得了一個惡夢。”王西彦《鱼鬼》:“这一下可是一个不意的大惊吓,它简直使我们承受不住。”
【不義】1.不合乎道义。《国语·周语中》:“佻天不祥,乘人不義。”《史记·汲郑列传》:“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乎?”巴金《电椅》:“这慈祥的面孔正是掩饰罪恶和不义的虚伪的面孔啊!”2.指不该做的事。《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孟子·公孙丑上》:“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爲也。”3.指行不义之事的人。《吕氏春秋·荡兵》:“選士厲兵,簡練桀雋,專任有功,以征不義。”唐杜甫《遣怀》诗:“白刃讎不義,黄金傾有無。”4.古代刑律“十恶”之一。指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官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守丧期间作乐、穿吉服及改嫁等。见《唐律疏义·十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