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谓
(966——1037)北宋大臣。字谓之,苏州长洲(今吴县)人。
淳化进士。历任转运使、工部员外郎、权三司使、参加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是北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元老,显赫一时。曾不动刀枪,安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叛乱,并根据西南地区产粟米,缺食盐的情况,从内地调入食盐换取当地粟米的充军粮,使官民两利。还建议按当年全国户籍和粮赋数为准,固定粮赋的数额,获朝廷采纳。
机敏有智谋,狡黠过人,善于揣摩人意,通晓诗、画、棋、音律。
真宗时,与参知政事王钦若迎帝意,大搞封禅,排挤寇准,使其罢相。仁宗即位独揽朝政,先后被贬崖州、雷州、道州。
明道中以秘书监致仕。
然其文章出众,与孙何并称“孙丁”,为王禹偁所推重。
-------------------------------------------------
丁谓(九六六~一○三七),字谓之,后更字公言,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饶州通判。真宗咸平初除三司户部判官,权三司使。大中祥符初因阿谀真宗封禅,拜三司使。五年(一○一二),进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后出知升州。天禧三年(一○一九)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四年,为枢密使,迁平章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六)。乾兴元年(一○二二)封晋国公。仁宗即位,为山陵使,获罪贬崖州司户参军。明道中以秘书监致仕。景祐四年卒(同上书卷一二○),年七十二。有《丁谓集》八卷、《虎丘集》五十卷、《刀笔集》二卷、《青衿集》三卷、《知命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东都事略》卷四九、《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
“溜须”一词,难见于“辞典”、“辞海”,而于宋史中则有丁谓溜须的记载。丁谓在宋真宗时即在中央政府的监察、财政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他伙同王钦若大营道观,屡上祥异,以迎合帝意,不久升任副宰相,即参知政事。时宰相是寇准,丁谓对之毕恭毕敬,唯寇准之言是听。 某日,中央政府开办公会议,宰相、副宰相等在一起用工作餐,汤污寇准的胡须,丁谓起而为之揩拂,即溜其须,寇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说得丁谓既羞又恼,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这大概就是“溜须”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