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根源】1.事物的本初或来源。晋葛洪《抱朴子·酒诫》:“縱心口之近欲,輕召災之根源。”唐杜甫《火》诗:“羅落沸百泓,根源皆萬古。”明胡应麟《诗薮·五言》:“新安論鑒洞達,諸所製作,頗溯根源。”鲁迅《古籍序跋集·〈嵇康集〉序》:“二本根源實同,而互有訛奪。”2.追根寻源。3.根基;基础。《魏书·崔光传》:“此乃學者之根源,不朽之永格。”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下:“時議以爲取士浮薄寖久,士行不察,學無根源。”《四游记·铁拐修真求道》:“先生質非凡骨,學有根源。”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後來作者不講根源,單籌枝節。”4.根由;事情的始末。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聽小人話根源。”《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夫人聽我説根源。”
【根原】根源,根由。宋司马光《论风俗札子》:“是知選士者,治亂之樞機,風俗之根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抛棄在那裏,倘若明日有人認出來,根究根原,連我也不得乾浄。”《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説無鬼就可以不敬祖宗,爲他家庭革命的根原。”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知此義,則吾中國群治腐敗之總根原,可以識矣。”
【根元】根源;根本。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其根元可考也,形理可求也。”五代齐己《言诗》:“畢竟將何狀,根元在正思。”明汤显祖《牡丹亭·幽媾》:“少不得花有根元玉有芽,待説時惹的風聲大。”鲁迅《坟·文化偏至论》:“谓宗教根元,在乎信仰,制度戒法,悉其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