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夕1[xī ㄒㄧ]
[《廣韻》祥易切,入昔,邪。]
1.傍晩,日暮。《诗·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從事。”《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脩令,夜以安身。”晋陶潜《咏贫士》诗之一:“遲遲出林翮,未夕復來歸。”唐韩愈《感春》诗之五:“朝明夕暗已足歎,况乃滿地成摧頽。”《红楼梦》第六七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西面;西方;山的西面。《管子·七法》:“不明於則而欲出號令,猶立朝夕於運坸之上。”尹知章注:“立朝夕,所以正東西也。”三国魏应璩《与满公琰书》:“宴樂始酣,白日傾夕,驪駒就駕,意不宣展。”参见“夕陽”。3.谓向西;偏西。《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來。”《晏子春秋·杂下五》:“景公新成柏寢之室,使師開鼓琴,師開左撫宫,右彈商,曰:‘室夕。’公曰:‘何以知之?’師開對曰:‘東方之聲薄,西方之聲揚。’”苏时学注:“是言室偏向西,日夕則返照,故謂之夕。”晋张华《励志》诗:“四氣鱗次,寒暑環周,星火既夕,忽焉素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菱角》:“一日,日既夕,戒成曰:‘燭坐勿寐,我往視新婦來也未。’”4.古代指傍晩晋见君王。《左传·成公十二年》:“百官承事,朝而不夕。”孔颖达疏:“旦見君謂之朝,莫見君謂之夕。”《国语·晋语八》:“叔向聞之,夕,君告之。”5.指傍晩拜见尊长。《左传·成公九年》:“其爲大子也,師保奉之,以朝于嬰齊而夕于側也。”杜预注:“言其尊卿敬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平公入夕,共姬與之食。”杜预注:“平公,共姬子也。”6.夜。《诗·唐风·绸缪》:“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左传·哀公八年》:“吴子聞之,一夕三遷。”《後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唐孙樵《书褒城驿壁》:“且一歲賓至者不下數百輩,苟夕得其庇,饑得其飽,皆暮至朝去,寧有顧惜心耶?”《三侠五义》第三回:“與其在人家借宿,不若在此廟住宿一夕。”丘逢甲《得柳汀答诗知方卧病次前韵》:“何堪風雨懷人夕,更聽猿啼三峽聲!”7.指一年的末季或一月的下旬。亦指每月之末。《尚书大传》卷三:“歲之夕,月之夕。”郑玄注:“自九月盡十二月,爲歲之夕……下旬爲月之夕。”《荀子·礼论》:“月夕卜宅。”杨倞注:“月夕,月末也。”《淮南子·天文训》:“以至于仲春二月之夕,乃收其藏而閉其寒。”8.指古代帝王祭月的仪式。参见“夕月”。9.斜。参见“夕室”。10.量词。《红楼梦》第四三回:“贾母笑着把方才一夕話説與衆人聽了。”《红楼梦》第六一回:“一夕話説的鳳姐兒倒笑了。”11.姓。三国蜀有夕斌。见《通志·氏族五》。
夕2[yì ㄧˋ]
1.通“亦”。《老子》:“﹝人﹞所教,夕議而教人。”朱谦之校释引罗振玉曰:“御注本、敦煌本均作‘亦我義教之’。”2.通“射”。《史记·管蔡世家》:“五十五年,桓公卒,莊公夕姑立。”司马贞索隐:“上音亦,即射姑也,同音亦。”巒望八荒,浮雲夕日徧山黄。”参见“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