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涕泗】1.眼泪和鼻涕。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六二:“ 齊景 升丘山,涕泗紛交流。”《南史·萧钧传》:“(蕭鈞)年七歲,出繼衡陽元王,見高帝,未拜,便涕泗横流。”明孙梅锡《琴心记·赍金买赋》:“徘徊倚袖,涕泗沾衣,夢到君傍,可怪雞鳴驚唤予。”清罗有高《邓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宋五子書讀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爲人之道也。’”参见“涕泗滂沱”。2.涕泪俱下,哭泣。汉扬雄《元后诔》:“新室文母太后崩,天下哀痛,號哭涕泗。”宋苏轼《白帝庙》诗:“遲回問風俗,涕泗閔興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向士肅出外拜客……遇箇婦人,鬢髮蓬鬆,涕泗而來。”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事叔至孝》:“(施愚山)辛亥客都門,每憶叔,輒涕泗。”
【交頤】犹满腮。《孙子兵法·九地》:“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頤。”宋陈亮《祭徐子宜内子宋氏恭人文》:“矧姑鍾愛,涕淚交頤。”明刘基《感寓》诗之五:“顧此悲世運,泫然涕交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