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航天名词规范的一些情况
中新网报道说,马来西亚华人赵里昱(Chiew Lee Yih)在1998年就首创了一个英语新词taikonaut。taikonaut的前半部分taiko类似中文“太空”的拼音,而它的后缀-naut(a)与西方语言中代表宇航员的词astronaut(a)的后缀完全一样。
尽管taikonaut已经随着神五发射成功而融入了西方各主要民族的拼音文字中,但是,无论是astronaut还是taikonaut,我国一般不用太空人或宇航员对应,而用航天员。
我国的航天名词尚未完全规范和统一。不过,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编订《中国大百科全书》(航天航空卷)的时候,几经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航天名词的规范上,采用了通融、通用的说法,缓解和弥补了争论和分歧。比如对航天的解释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航天条还提到,“有人把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称为航天,太阳系外的航行活动称为宇航”。
自从1982年第七机械工业部(七机部)改为航天工业部之后,航天这个词的使用便越来越普遍。尔后,航天政策、航天规划、航天队伍、国家航天局等词语接踵而至,全国上下很容易理解航天所指的内容。
目前,将作限定语用的英语单词space译作航天,已经得到学者、专家和国家权威部门的赞同和响应,使大量有关航天和空间的复合名词在以航天为限定语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例如:
用航天活动替代空间活动(space activity);
用航天技术替代空间技术(space technology);
用航天飞行替代空间飞行(space flight);
用航天器替代空间器(spacecraft);
用航天站替代空间站(space station)、轨道站(orbital station);
用航天员替代宇宙航行员、宇航员(astronaut);
用航天服替代宇宙服、宇航服(space suit)
用航天飞机替代穿梭机 (space shuttle)
此外,用航天,还可以跟航海、航空等构成一个合理的名词体系。
上述研究成果已体现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航天航空卷)、《中国军用百科全书》(军事航天技术分册)和国家军用标准《卫星朮语》等权威出版物中。
须要附带一提的是,我国的媒体,有的坚持用宇航员,而不用航天员。《福建侨报》的《华裔宇航员空中问候中国航天员》,宇航员和航天员同现。我认为这种混用的情形应当改变,媒体应当向航天员靠拢,统一用航天员。
《航空科学技术名词》一书即将出版,收航空科技名词2700条。aerospace译作航空航天,而不是宇宙航行。《航空科学技术名词》是航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而该委员会是属于全国名词委的,因此,这个定名是有权威性的,是各行各业应当遵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