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張脈僨興】谓血管膨胀,青脉突起。張,通“脹”。《左传·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彊中乾。”杜预注:“氣狡憤於外,則血脈必周身而作,隨氣張動。”后以指因冲动而举措失宜。
【血脈】亦作“血脉”。1.人体内血液运行的脉络。《文子·守静》:“若然者血脈無鬱滯,五藏無積氣。”《吕氏春秋·达郁》:“血脈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後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摇則穀氣得銷,血脉流通,病不得生。”2.比喻贯通事物的脉络。宋姜夔《白石诗说》:“大凡詩自有氣象、體面、血脈、韻度……血脈欲其貫穿,其失也露。”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填詞之中,勿使有斷續痕……務使承上接下,血脈相連。”3.犹血统。《梁书·文学传下·刘杳》:“王僧孺被敕撰譜,訪杳血脉所因。”4.指嫡亲骨肉。叶紫《星》第五章五:“为了孩子,为了黄所遗留给她的这唯一的血脉,她是不能不忍痛地吃苦啊!”
【僨興】1.兴奋,涨起。《左传·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脉僨興,外彊中乾,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杜预注:“氣狡憤於外,則血脉必周身而作,隨氣張動。”孔颖达疏:“馬之亂氣狡戾而憤滿,陰血徧身而動作,張脉動起。”宋司马光《祭黄石公文》:“惟神導天之和,寬上之慮,救民之死,赦吏之罪,使膏澤下濟,土脉僨興,回枯爲榮,變凶成稔。”2.爆发。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然烈火在下,出爲地囱,一旦僨興,萬有同壞。
【僨張】1.扩张突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夫金石燥烈,益以火力,亢陽鼓盪,血脉僨張,故筋力倍加强壮。”2.激奋。王树枬《武汉战纪》:“四川以保路案激民變,粤東、湖北諸省均洶洶起反抗朝議,人心僨張。”
僨1[fèn ㄈㄣˋ]
[《廣韻》方問切,去問,非。]
“奔3”的被通假字。“焚2”的被通假字。“偾1”的繁体字。1.倒覆;僵仆。《左传·隐公三年》:“庚戌,鄭伯之車僨于濟。”陆德明释文:“僨,弗問反,仆也。”孔颖达疏:“《釋言》云:‘僨,僵也。’舍人曰:‘背踣意也。’車踣而入濟,是風吹之隊濟水。”《汉书·晁错传》:“楊粤之地少陰多陽,其人疏理,鳥獸希毛,其性能暑。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於邊,輸者僨於道。”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僨,仆也。”晋左思《吴都赋》:“形僨景僵者,累積而增益,雜襲錯繆。”清魏源《默觚下·治十》:“烏有木僨而瓠不窳,松僵而蘿不悴者乎?”2.覆败;灭亡。汉贾谊《新书·春秋》:“人主之爲人主也,舉錯而不僨者,杖賢也。”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諸國既皆入秦,爲臣屬,秦無所取利,上下相賊害,卒僨其國而沈其宗。”祝充注:“僨,猶亡也。”清俞正燮《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緬自蠻結趨木邦,木邦軍僨,參贊自剄死。”3.毁坏;败坏。晋傅玄《傅子·镜总敍附录》:“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蟻孔僨河,溜沈瀨山。”清孔尚任《桃花扇·争位》:“今日一動争端,僨俺大事,豈不可憂!”4.奋;起。参见“僨發”、“僨興”。
賁1[bì ㄅㄧˋ]
[《廣韻》彼義切,去寘,幫。]
“贲1”的繁体字。1.文饰;装饰。《易·贲》:“賁其趾,舍車而徒。”高亨注:“‘賁其趾’者,謂文其足也。”《书·汤诰》:“天命弗僭,賁若草木。”孔传:“賁,飾也。”元郝经《丰县汉祖庙碑》:“有所廢缺,輒爲增賁,故常焕若一新。”2.华美光彩貌。《易·贲》:“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孔颖达疏:“賁如,華飾之貌。”《书·盘庚下》:“各非敢違卜,用宏兹賁。”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家大人曰:賁,讀如《易·賁卦》之賁。《廣雅》曰:賁,美也。‘用宏兹賁’,言用大此美績也。”3.《易》六十四卦之一。离下艮上。《易·贲》:“賁。亨。小利有攸往。”高亨注:“賁,卦名也。亨,即享字。古人舉行享祀,曾筮遇此卦,故記之曰亨。”《吕氏春秋·壹行》:“孔子卜,得《賁》。”《晋书·江逌传》:“致飾則素,故《賁》返於《剥》。”4.通“斑”。色杂斑驳貌。《吕氏春秋·壹行》:“孔子卜,得《賁》。孔子曰‘不吉。’子貢曰:‘夫賁亦好矣,何謂不吉乎?’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賁又何好乎?’”高诱注:“賁,色不純也。”陈奇猷校释:“賁、斑音近通假……賁非本質之正色,故高以色不純爲訓。”清李赓芸《炳烛编·贲》:“蓋賁,固色之不一者,故亦讀爲斑。”
賁2[fén ㄈㄣˊ]
[《廣韻》符分切,平文,奉。]
“贲2”的繁体字。1.大。参见“賁2庸”、“賁2鼓”。2.三足龜。参见“賁2龜”。3.通“墳”。典籍;简策。4.通“獖”。参见“賁2彘”。
賁3[bēn ㄅㄣ]
[《廣韻》博昆切,平魂,幫。]
“贲3”的繁体字。1.通“奔”。奔走。《书·牧誓序》:“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孔颖达疏:“虎賁爲勇士稱也。若虎之奔走逐獸,言其猛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衛士、旅賁。”颜师古注:“賁與奔同。言爲奔走之任也。”《宋书·百官志下》:“虎賁舊作虎奔,言如虎之奔走也。王莽輔政,以古有勇士孟賁,故以奔爲賁。”2.引申为勇。参见“賁3士”。3.通“奔”。星之一种,参见“賁3星”。4.横隔膜。《素问·缪刺论》:“無故善怒,氣上走賁上。”林亿等校正引杨玄操曰:“賁,鬲也。是氣上走鬲上也。”《灵枢经·本藏》:“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脇下痛。”
賁4[fèn ㄈㄣˋ]
[《集韻》父吻切,上吻,奉。]
“贲4”的繁体字。1.通“憤”。怒气。《礼记·乐记》:“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郑玄注:“賁讀爲憤,憤,怒氣充實也。”2.通“墳2”。隆起。《穀梁传·僖公十年》:“覆酒於地而地賁。”范宁注:“賁,沸起也。”《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脉大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唐王勃《晚秋游武担山寺序》:“雖珠衣玉匣,下賁窮泉;而廣岫長林,終成勝境。”
賁5[lù ㄌㄨˋ]
[《集韻》力竹切,入屋,來。]
“贲5”的繁体字。见“賁5渾”。
賁6[pān ㄆㄢ]
[《集韻》孚袁切,平元,敷。]
“贲6”的繁体字。见“賁6禺”。
賁7[féi ㄈㄟˊ]
[《廣韻》符非切,平微,奉。]
[《廣韻》博昆切,平魂,幫。]
[《廣韻》彼義切,去寘,幫。]
“贲7”的繁体字。姓。《史记·黥布列传》:“醫家與中大夫賁赫對門。”司马贞索隐:“賁音肥,人姓也。”《後汉书·光武帝纪上》:“董憲將賁休以蘭陵城降。”李贤注:“《前書》曰賁赫。賁音肥,今姓作奔音。”
賁8[fèn ㄈㄣˋ]
[《集韻》方問切,去問,非。]
“奔3”的被通假字。“贲8”的繁体字。1.通“僨”。覆败。参见“賁8軍”。2.通“奮”。振起。参见“賁8信”。3.通“奮”。发抒;显露。《荀子·尧问》:“忠誠盛於内,賁於外,形於四海。”梁启雄释引刘师培曰:“賁、僨古通,僨、奮亦古通。《廣雅》訓奮爲‘動’,又訓爲‘舒’。《史記集解》訓奮爲‘發’。則‘賁於外’者,即發舒於外之義也。”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庶以伸久欝之公議,賁不朽之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