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答案是错误滴】
丛维熙
河北玉田人,1933年出生,195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并开始发表散文、诗歌和小说,后在《北京日报》担任记者和编辑。自从1957年被戴上右派的帽子后,他顺畅的人生之路突然断裂,文学创作被迫停止,他被发配到外省,辗转各地,在劳改队里度过了20多年。
粉碎“四人帮”后,丛维熙重新开始文学创作,与小说《第十个弹孔》发表几乎同时,他冒着风险,完成了《大墙下的红玉兰》,将大墙内非人的劳改生活剖开在世人面前,开大墙文学之先河。
七旬作家丛维熙自1979年重返文坛,以《大墙下的红玉兰》轰动,至前年一至八卷400多万字《丛维熙文集》精装本面世,已出版了50多本书,充分说明丛维熙对文学创作的执着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文学这座大山面前,任何作家都会高山仰止。在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面前,作家的心态像湖水而不像海水,要不受时尚冲击,不被时尚所左右,始终如一地挚爱着自己的事业”。
在当代中国文坛,丛维熙先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1933年出生,1956年因创作长篇小说《南河春晓》被错划为右派,从此开始了长达20年的劳动改造,从24岁到44岁,他在那7300多个漫长的日日夜夜里,在大墙内外当过煤矿、铁矿掘井工,砖窑制坯工、出窑工,化肥厂车工和漂粉工……若是换了别人,怕是愁都愁死了,悲也悲死了。
尽管丛维熙有着非同一般的苦难经历,但生活中的他很乐观。拿得起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