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潟1 [xì ㄒㄧˋ]
[《廣韻》思積切,入昔,心。]
盐碱地。《周礼·地官·草人》:“凡糞種……鹹潟用貆。”郑玄注:“潟,鹵也。”《汉书·地理志上》:“厥土白墳,海瀕廣潟。”颜师古注:“潟,鹵鹹之地。”
【潟鹵】亦作“潟滷”。含有过多盐碱成分不适于耕种的土地。《史记·货殖列传》:“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潟鹵。”裴駰集解引徐广曰:“潟鹵,鹹地也。”元陈基《如皋县》诗:“潟滷盡桑麻,閭閻皆貨殖。”明张煌言《山头重建海塘碑记》:“嚮之膏腴者,仍歸潟滷矣。”《明史·徐贞明传》:“每當夏秋淫潦,膏腴變爲潟鹵。”
【潟滷】见“潟鹵”。
澙1 [xì ㄒㄧˋ]
鹽滷;鹽鹼地。
瀉1 [xiè ㄒㄧㄝˋ]
[《廣韻》司夜切,去禡,心。]
[《廣韻》悉姐切,上馬,心。]
“泻1”的繁体字。1.倾泻,水往下急流。南朝宋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銅陵映碧澗,石磴瀉紅泉。”宋王安石《散发一扁舟》诗:“秋水瀉明河,迢迢藕花底。”《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那涪江水勢又與下面不同,離川江不遠,瞿塘三峽,一路下來,如銀河倒瀉一般。”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2.倾注;倾倒。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掘堂上作大坎,瀉水其中。”元耶律楚材《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芳酒瀉盈樽,秋香折盈把。”3.排泄。汉班固《白虎通·情性》:“腎者主瀉,膀胱常能有熱。”汉王充《论衡·道虚》:“口齒以噍食,孔竅以注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