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霸王鞭】…… 2.表演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棍,两端安有铜片。俗称连厢。3.民间舞蹈。也叫花棍舞、打连厢。表演时一面舞动霸王鞭,敲击四肢、肩、背等,一面歌唱。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三:“识字班还有些成绩,在附近几个村子里算最好的,春上还表演过霸王鞭。”4.灌木状常绿植物。茎有五个棱,有成行的乳头状硬刺,开绿色小花。原产南洋群岛,在热带常栽培做绿篱。
【打連廂】一种民间舞蹈。又名“金钱棍”。北方称为“霸王鞭”或“花棍”。演员所用之棍用竹子或细木制成,长二尺许,其中四至六处挖有空档,每档中串以铜钱,分上下两面,表演时,上下左右舞动,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演者边唱边舞,其歌曲多为民间小调,通常在节日或庙会时表演。流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久。《通俗编·俳优》引清毛奇龄《西河词话》:“金作清樂,仿遼時大樂之制,有所謂連廂詞者,帶唱帶演,以司唱一人,琵琶一人,筝一人,笛一人,列坐唱詞,而復以男名末泥,女名旦兒者,隨唱詞作舉止……北人至今謂之連廂,曰打連廂,唱連廂,又曰連廂搬演,大抵連四廂舞人而演其曲,故云然。”
【連廂】亦作“連相”。杂耍名。源于金代乐曲《连厢词》。表演时,除有琵琶笙笛及锣鼓等乐器外,常以四人各持竹杆,竹杆两头各嵌直径寸许的小铜钹,或制钱十馀枚,用以击节,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不断打出清脆的响声,故亦称“打連廂”。清李调元《弄谱百咏》:“聞道遼金繁盛日,六街風静聽連廂。”清顾禄《桐桥倚棹录·舟楫》: “雜耍之技,來自江北,以軟硬工夫、十錦戲法、象聲、間壁戲、小曲、連相、燈下跳獅、煙火等藝擅長。”胡樸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仪徵岁时记》:“元宵前后,龙灯之外,俗尚花鼓灯……厥后曰连相,曰花鼓。”
【連相】见“連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