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出的观点从什么消费群入手,出版社考虑成本而出现装帧问题等等,我觉得全是说了也等于没说的话,因为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我觉得完全是纸上谈兵。 我用实践说话: 1。 北京有个姑娘叫霍艳,是新概念作文大赛得奖者,她以前出过两本书,但都有书商操作,炒做的很厉害,但就是卖不出去,每本销量均为8000左右。 她前不就刚出了本书,内容都是以前的,叫《生如夏花》,那本书装帧非常的漂亮,我看到第一眼就说,就凭这个装帧,这本书的销量绝对超过二万(这本书首印一万),果然没多久,它就有加印一万册,但二万册已经是顶量,不会再加了,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基础就决定它只能做到这么多。 2。苏得的《夏天在倒塌》,操作者藏永清(春风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对于绝大多数来说,起印量都不大,一般为8000-10000。就这个,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哪怕再滥的书,这个量市场一般都能消化掉。 心蕾,你的经营思想明显的还停留在产品运营时代,我是学广告的,试想一下,如果个个商品出来都能经得起市场考验,都有很多消费者喜欢,还要我们这些做广告的干吗? 学编辑或者中文专业的去做出版,十个有八个失败,学经济或者干记者出身的人去干出版,十个十个成功,比如译林出版社社长章祖得,读书人公司老板汤小明(学经济的出身,《谁动了我的奶酪》是靠融资操作),干记者出身的,大腕金丽红,作家出版社社长张胜友。 成功的思维和观察方法,是获胜的关键。我觉得。
Boyuan,你的感觉不错阿,居然能以2万为基准。我所知道的,今年很多人是以8000为分界线。当然,卖和发是两个概念。发了2万,也许一年后退回5000、8000的。 书的类别不同,市场所能消化的量的基数也不一样。比如说财经书,有的细分类别,市场只能消化3000册。而有的却能卖到10万册。 比如励志书,不好的时候,卖个2000册都不到,好的时候卖到100万册。 比如小说,烂的时候,卖300册,好的时候,几百万册。 现在讲的是细分,在大面上讲道理,谁说都有理。不妨放到细分类别上讨论,看看谁的感觉最好! 补充日期: 2004-11-27 12:18:46
补充一点,不要简单地用数量来对比不同类别的书。应该用投资收益率。 例如,我出一本财经书,卖到1万册的毛利相当于1.5万册的文学书,2.5万册的教辅书。 (责任编辑:校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