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方法 规律 网络新闻编辑学 网络新闻编辑学是研究网络新闻编辑活动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正在建立和完善的新兴学科。网络新闻编辑学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在信息社会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地位和作用愈益凸显,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不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是网络新闻编辑学研究的新起点。特有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存在的前提。网络新闻编辑活动是网络新闻编辑学独有的研究对象。网络新闻编辑作为一种编辑活动,有其自身的方法和规律。 研究网络新闻编辑活动不能只进行单方面考察,而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网络新闻编辑活动的起源和演变、性质和特征,以及网络新闻编辑活动与其他文化活动的区别和联系。(2)研究网络新闻编辑活动的价值和社会作用,以及网络新闻编辑人员的素质。(3)研究网络新闻编辑活动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包括它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其他传播媒介的关系,揭示它的发展规律。(4)研究网络新闻编辑主体作用于编辑对象的编辑过程,包括网络编辑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基本环节,以及各环节工作的原理、方法和技能。这样,以网络新闻编辑活动为研究对象,是网络新闻编辑学与其他学科区分的学科基础,通过对比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建构,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对此,本文将从方法与规律上探求网络新闻编辑学的体系构建。 网络新闻编辑方法 网络新闻编辑作为一种融理性思维和技术特质于一体的编辑活动,其操作方法必须有理论的指导,同时还要遵循实践层面的经验。 就理论而言,网络新闻编辑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都适用于网络新闻编辑学研究,如历史方法、逻辑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等)以及系统方法等。同时,网络新闻编辑学又属于应用科学,研究成果不能脱离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要既能说明现实的网络新闻编辑实践,又能指导未来的网络新闻编辑实践。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社会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普查)、个案研究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等,对于网络新闻编辑学来说十分重要。尤其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目前编辑学研究成果看,大多是定性的分析与描述,尽管这是必要的,但显然有待于定量研究的充实。 就实际操作层面而言,在遵循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的基础上,有一些具体的编辑方法可供采用。从网络新闻的编辑流程看,重点要研究如何对网络新闻作品进行选择优化、加工创造、标准规范、完整美化、媒体结合、扩散传递等;从编辑对象看,重点要研究网络新闻页面设计、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网络新闻杂志编辑、网络新闻评论特点与写作以及网络新闻的音频视频技术等。 在这一系列的网络新闻编辑活动中,其基本内涵始终是开发(选择)原型作品,并加以最大限度的组合、优化,通过一定载体,使之成为可向公众传播的成品。无论是把传统传播媒介的产生过程网络化,还是与网络融合产生网络版新产品,这个基本内涵都不会变。网络新闻编辑活动是有序的,不是无序的,它按照客观的文化生产规律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工作过程,一般称为编辑过程。有序的编辑过程必有几个基本环节,按一定顺序和规范,一环扣一环地相互联系又相互约束,构成一个系统,完成网络新闻编辑活动基本内涵规定的各项任务。网络媒体的制作有计划调研、选题、脚本设计、组织素材、加工集成、审查、调试检验、后期服务等等。选题和审读(或审查)是编辑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环节,前者起开发、选择、导向的作用,后者起把关、优化的关键作用。网络出版同样不可回避。网络新闻编辑活动的有序过程是使实际编辑工作得以正常运行和有效实现目标的保证。 当然,理论和方法可以互相转化,一些邻近学科(如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信息论等)的理论、原则,也可以作为网络新闻编辑学的认识工具和研究方法。网络新闻编辑学研究要尽量汲取其它学科的营养,走交叉综合发展之路。网络新闻编辑学作为一种研究网络新闻编辑活动规律、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必须研究编辑活动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过程,包括编辑策划、组织,加工整理,编排出版(播出)等等。这每一个过程当然又各自具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征,且必然涉及到网络新闻编辑素质、作者、读者心理、信息与传播分析等等多方面内容,也就直接或间接与人才学、心理学、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哲学、信息科学乃至调查与统计学方面的知识交融在一起。网络新闻编辑学研究也只有站在当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地带或前沿结合部,综合传统方法与新科学方法,才可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网络新闻编辑学研究领域,走出网络新闻编辑学研究的困境。 网络新闻编辑规律 从人类认识宏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看,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作为编辑学研究来说,如果没有对各种特殊形态编辑活动的研究,就难以提炼出一般编辑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加强对网络新闻编辑活动的研究,有助于完善编辑学的学科体系,促进编辑学的整体发展。网络新闻编辑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按其自身规律发生和发展着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新闻编辑学是应用科学,它所阐述的理论不仅是用以解释网络新闻编辑活动的种种现象,更重要的是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这样,网络新闻编辑学才能被社会所接受,才能不断地发展。在网络新闻编辑实践的过程中,必然遵循网络新闻编辑活动的内在规律。 1.传播时效与价值优化相统一的规律 这是从编辑价值角度考察的,在编辑活动中,随时都有价值判断和选择取舍的态度问题。编者在长期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活动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编辑价值观,用以判断稿件和人的行为的好坏、美丑、善恶、得失等等。在不同编辑价值观的指导下,编者对编辑活动会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对稿件会有不同的评价和取舍态度。编辑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主要有:(1)编辑主体的角色认定。即编辑主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并以此作为进行各种价值选择的根本出发点。(2)编辑主体的社会规范意识。即对经济、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社会规范进行选择,并自觉地遵守执行所接受的社会规范。(3)编辑本位的价值选择。当现实生活中的多种价值(如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消闲娱乐价值等)不可兼得时,选择最重要的本位价值,并以此作为判断、取舍稿件的首要标准。编者选择、优化作者的作品时,必然包含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读者(受众)接受这些作品时,也会接受编者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使编者和读者(受众)在价值判断、价值取向方面取得认同。 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新闻价值体系发生了变更,尤其是及时性与全时化之间的关系处理。网络时代的全时化趋向与当代新闻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理念的形成基于网络媒介的独特的介质属性,因此,它为网络新闻的业务运作、尤其是采写与编辑的作业形态都指明了新的方向。从传统新闻学意义上说,及时性是对新闻报道追踪新闻事实的速率的度量,新闻通常被人们视之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尽管电子媒介已经把近代传统媒介发布新闻的定时性有效地拓展为及时性,使得时效性的概念比一个世纪以前要先进得多,但在网络时代,要求网络新闻编辑的编辑价值观要与时俱进。全时化的编辑趋势要求网络媒体每天24小时不间断推出新闻产品,且新闻文本必须有完整的历史向度,还要对特定的新闻事件的后续进程保持恒久的兴趣;而时效则要求网络新闻本身内涵所具有的影响力的适当的时间跨度。编辑活动既要准确判断原型作品本身的时效,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还要保证在经过一个编辑过程后能保持作品的影响力,并在受众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公之于众。编辑活动有若干环节,是一个过程,所以需要一定运行时间,称之为编辑周期。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定稿品,就要求对编辑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和控制。编辑周期过短,会影响定稿品质量;过长而不能及时提供定稿品,会失去时效。质量、时效和编辑周期三者是互相制约而时有矛盾的。网络新闻作品作为瞬时性文化产品,其编排周期很短,这样在追求时效性同时要注重传播质量,就要求网络新闻编辑根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新闻作品进行优化,一是编辑过程每个环节的优化,如选题优化、加工优化等;二是各个组成部分的各自优化,如文字优化、插图优化、页面优化等。 2.技术交融性与主体复合型相协调的规律 这是从技术层面来研究的。网络化将给新闻实践带来巨大冲击,从时间到空间、主体到客体,网络新闻编辑都发生了交互化、立体化和技术化的复合型革命。一方面传统媒介正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如图书编辑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各种信息资源库,更及时、准确、快速地开发选题,可以网上征稿,网上组稿,网上寻找作者,可以组织读者的信息网,还可以利用网络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优势,组织有关会议,加快开发过程和提高质量。另一方面,传统媒介正纷纷借助网络,增添网络版。网络版不是原产品的原始上网,而是与原产品并行的,融合网络技术打造出来的,能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新产品。例如,期刊社和网络公司合作建立专业网络,打造出快速、互动的新型网络版刊物,可以把纸介质刊物不能表现的或不方便表现的功能,借助网络技术充分呈现出来。这种交融是双赢的,双方都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活动空间,拥有更多的受众,并发挥出1+1>2的强大作用。网络新闻实现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很多新闻网站在每则新闻之后设置"发表评论"的链接,给公众提供一个交换批评和评论的场所,使网民能够直接参与新闻报道。这不仅做到了网络媒体与网民之间的沟通,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交互性使网络新闻成为大众共同发言的新闻类型。交互式编辑,就是在重要新闻文本后面提供交流手段,让受众自由发表意见和观点,并能充分使用链接;立体化编辑,要求网络新闻的编辑不再仅以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新闻信息为全部对象,而扩及一切泛指的信息,这些都是交融性现象的特点。概括起来,所谓交融性现象,是指在不同传播媒介之间,一方会交叉利用另一方的优势功能,扩展自己的活动空间和存在价值,并协同发挥1+1>2的作用。事实上,从多种媒介产生以来,交融性现象一直存在。而网络的兴起,由于其无比强大的功能,更使交融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网络新闻编辑活动的交融性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没有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编辑人员将不能开展编辑活动。二是双向或多向的跨传媒交融。编辑活动需要由交融双方或多方的有关编辑人员共同来完成,是一种多工种编辑人员的协作。从成品而言,是多工种人员各自成果的高度集成(或称组合)。这就要求作为编辑主体的网络新闻编辑不再是单纯的编辑,而是集新闻写作、编辑以及制作三位一体的结合。因此,从单兵作战走向协同作业,从技能走向全能,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必由之路。在网络新闻编辑活动中,以网络传播技术的交融性特点为基础,构建复合型编辑主体,是网络时代编辑活动遵循的一个重要规律。 3.编辑与作者和受众及时性互动的规律 在传统的编辑活动中,编者根据出版文化信息或影视制作要求设计文化产品,推动、组织作者的创作活动,或者发现、采集作者的作品和文献资料。然后对采集、组织的稿件进行选择加工,提供可以复制传播的定稿。其工作环节包括审稿、加工、组合集成和装帧设计等。编者通过审稿加工发挥把关作用,保证文化产品符合传播要求。最后还有一个工作环节是审查样品(包括母带、样盘),检查成品,制订宣传计划,提供宣传资料和售后服务,以及了解网民反馈信息等。但是,在这整个过程中,编辑与作者和受众的互动过程是缓慢的,互动周期较长。在这些工作环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作者和编者。 而在网络新闻编辑活动中,从宏观角度对编辑过程进行考察发现,整个编辑过程是动态的、及时性的。在形成定稿之后,编辑过程并未结束,编者还要根据作者和网民的反馈意见,调整修改网络编辑出版计划。例如:提出电子出版物的重印修订计划,或者提出新的选题计划,或者对已有内容重新整合编排,使用多种媒介进行传播。这样,作者和网民反馈信息成为新的编辑过程的起点,使编辑过程永不停顿地向前发展。在这种动态的编辑过程中,网民起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及时与作者和网民进行信息沟通是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作者和网民的反馈信息是出版文化信息的重要来源,能否及时获取作者和网民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原定的网络编辑计划,提出新的编辑计划,是网络新闻编辑活动成败的关键。 编辑活动在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创造与传播活动,作为网络新闻编辑活动同样具有这一本质特征,网络新闻编辑在文化创造与传播过程中,新闻价值判断及其规范与社会相统一的规律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其核心环节是选择和加工,它贯穿于各种具体的、特殊形态的编辑活动,也贯穿于各个不同层面的编辑活动,包括了其中各种不同的原则、方法、手段和因素。 结 论 网络新闻编辑作为一个部门学科,在最近几年被逐步得到重视和研究。一方面,研究队伍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另一方面考察,其研究著述和研究人员无论从绝对数字还是相对数字看都比较少,这表明在整个编辑学科建设中是个薄弱环节,应当大力加强。因此,加强网络新闻编辑的学科基础建设是当务之急,重点是要大力加强网络新闻编辑学的理论和体系建设。尽管网络新闻编辑学研究和教育已经取得了初步成绩,但与其它成熟的学科相比较还很年轻,理论基础也很薄弱,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学术概念系统;相关的教育、教材和实际还有一定的距离,很多是经验性的描述,难以进行科学验证的概念较多;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与实际存在差距,迫切需要吸收其它学科的成熟经验,建立较完备的学科体系。认真分析已有的成果,许多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如网络新闻和网络新闻编辑概念、网络新闻编辑学科性质、体系、范畴、研究对象及其具体内容等都存在着大量的争论和分歧。从整体上看,网络新闻编辑学的研究不深入、不系统、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说,这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初期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这正说明网络新闻编辑学科的建设还任重道远,需要编辑学研究者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虎生等:《互联网新闻编辑实务》 新华出版社 2002年版。 2、蒋晓丽编著:《现代新闻编辑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4、柳泽花:《网络新闻传播实务》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何苏六等:《网络媒体的策划与编辑》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年版。 6、杜骏飞:《网络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7、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责任编辑:校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