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校对是在公文办理过程中,以签发的文稿为标准,对打印的清样进行核对的工作。公文校对是确保行文规范,内容准确,避免发生纰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把好公文质量关的有效手段。 一、校对程序 1、公文校对一般由拟稿人负责。拟稿人不在时,应委托他人代校,不得因此延误校对时间。 2、负责校对人员接到校对通知后,应尽快取回校样,并抓紧校对。发现差错应及时送打印部门改正。 3、校对一般分三个校次进行。即初校、二校、三校。初校是对校样进行的第一次校对。二校、三校是在前次校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校对,主要检查前次校出的差错是否全部改正,并发现尚未校出的差错。为了尽可能缩短校对周期,初校、二校可连续进行,经改样后再进行三校。如初校、二校改动较少,亦可在同一校样上进行三校。 4、打字室打出蜡纸或印刷室打出待印清样后,校对人员应作最后一次通读核对,把差错消灭在付印之前。 5、重要文件的最后校对,由拟稿单位的领导同志负责。 6、部印刷室胶印的部发文,付印前由办公厅文书处在三校的基础上,作最后校对,签字后方可付印。 7、为确保质量,文件在封发前要作最后校核,对文件进行全面检查。局发文由局办公室负责,部发文由办公厅文书处负责,发现错漏通知承办人及时改正。 二、校对基本要求 校对人员应熟悉《铁道部公文处理办法》和公文格式标准, 掌握校对方法,严格按原稿进行校对。校对中应做到: 1、改正校样上的错字、别字、漏字、倒字、多余字,以及标点符号、字体字号等差错。 2、检查版式是否符合要求,标题、编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是否准确,位置是否恰当。 3、检查主送单位、抄送单位、附件、成文时间、主题词、 印发单位和印发时间是否齐全、正确。 4、注意简体字、异体字、度量衡单位、符号等,是否按照已公布的标准书写。 5、校对中对文稿有疑问或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提出,但不得自以为是,擅自改动。如涉及内容改动,应报签发人批准。 6、校对中的校对引线不可交叉,并应从行间画出。校样上改正的字符要书写清楚,所用笔的颜色应与校样上的颜色有所区别。 7、校对人员应在原稿上签署自己的姓名和校对时间。 三、校对基本方法 校对时,原稿、校样要看清记准,眼睛均匀、有节奏地在每一字上停留。默读文句一般以五、六字或一两个词为宜;遇有较长句子,在分次读完后,再复读一遍。校对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读校法。即一个人读原稿,一个人看校样,然后两个人互换再读校一次。读稿人要每字、每句、每个标点符号都读清楚,速度要均匀,音调要有节奏,同音字、罕见字、另行、另页、空行、占行、文内重点和特殊格式都要读出。看校样人要聚精会神,对每字、每句以及标点符号和版面格式都辨别清楚。 2、对校法。一个人既看原稿又看校样。一般是把原稿放在左前方,校样放在右前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用左手指着原稿,右手握笔指着校样,看——句原稿,校一句校样,双手双目并用,眼、手、脑紧密配合,边看边默读。因故中断校对,要作记号。 3、折校法。把原稿放在桌上:把校样轻折—卜用手压在 原稿上,逐字逐行对齐对准原稿,做到一眼同时看清原稿与校样移动速度。改错时,左手压住校样不动,右手持笔改正:. 4、看校法。是校对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对整个校对质量起着最后把关作用,在初校、二校无误的情况下,离开原稿认真默读一遍,如有疑问,再看原稿。经过全面检查如确尤问题。即可以在校样上签字付印。 (责任编辑:校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