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鎦金】用金子的溶液涂饰器物的一种方法。将金子溶解在水银里,涂在器物表面,晾干后用炭火烘烤,再用玛瑙轧光。参见“鎏金”。
【鎏金】1.用金汞合金制成的金泥涂饰器物的表面,经过烘烤,汞蒸发而金固结于器物上的一种传统工艺。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三节:“近年辽宁、河北各地出土大批辽代鎏金和银制手工艺品。”《文物》1973年第6期:“涂金时用牙刷柄形的铜棒先蘸盐、矾等混合液体,然后轻沫金泥涂器上,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即固于器上,这就是古代的鎏金,也就是后世的火镀金。”2.指供涂饰用的金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佛高九尺五寸……傅以鎏金,巍然端像。”参见“鎦金”。
【流金】1.谓高温熔化金属。多形容气候酷热。晋陆机《演连珠》之四九:“臣聞理之所開,力所常達;數之所塞,威有必窮。是以烈火流金,不能焚景,沈寒凝海,不能結風。”唐刘言史《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且困流金熾,難成獨酌謡。”明宋濂《郑仲涵墓志铭》:“當夏五六月,赤日流金,道多病暍者。”2.沙金。晋潘岳《萤火赋》:“若流金之在沙,載飛載止。”3.涂饰泥金。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三:“一个姓周,著玄華冠,服緑毛帔丹霄飛裳,佩流金鈴。”元张可久《湘妃怨·武夷山中》曲:“落花流水出桃源,暖翠晴雲滿藥田,流金古像開香殿,步虚聲未遠。”《红楼梦》第五三回:“尤氏上房,地下鋪滿紅氈,當地放着象鼻三足泥鰍流金琺瑯大火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