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燦然】1.明白;显豁。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三》:“文理燦然而厚,知廣大有而博。”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邵蔡二子,蓋將發諸子之所未言,而使理與數燦然於天地之間也,其功亦不細矣。”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萬理燦然。”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二:“且章奏文報,燦然指掌。”2.明亮貌。宋梅尧臣《夜》诗:“羣物各已息,衆星燦然森。”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花邊水際,燈燭燦然。”冰心《庄鸿的姊姊》:“四壁的梅花瘦影,交互横斜,炉火熊熊,灯光灿然。”艾芜《海岛上》:“左边的岛屿,则真是万家灯火,通体灿然。”3.鲜丽貌。宋苏轼《谢惠生日诗启》:“燦然華袞之榮,自省庸虚,惟知愧汗。”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缪》:“衣成矣,加以修飾,未嘗不燦然耀目。”张贤亮《土牢情话》第九章:“她像一片未经污染的土地,上面仍然灿然地开放着鲜花。”4.形容文辞华丽可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顔標典鄱陽,鞠場亭宇初搆,巖傑紀其事,文成,燦然千餘言。”宋苏轼《寄周安孺茶》诗:“有興即揮毫,燦然存簡牘。”元柯丹邱《荆钗记·分别》:“老安人且莫縈牽,那秀才文章燦然,管登科,作狀元。”
【粲然】1.明白貌;明亮貌。《荀子·非相》:“欲觀聖王之跡,則於其粲然者矣,後王是也。”杨倞注:“粲然,明白之貌。”《後汉书·朱浮传》:“而今牧人之吏,多未稱職,小違理實,輒見斥罷,豈不粲然黑白分明哉!”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永乐大典》:“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巨細精粗,粲然明備。”2.精洁貌。《荀子·荣辱》:“俄而粲然有秉芻豢稻粱而至者。”杨倞注:“粲然,精絜貌。”3.笑貌。《穀梁传·昭公四年》:“軍人粲然皆笑。”范宁注:“粲然,盛笑貌。”宋刘克庄《贺新郎·叙谪仙为宫教兄寿》词:“供玉齒,粲然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谐》:“言罷,座客爲之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