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形”“口型”均指口部形状,如何区分?我们注意到,《辞海》释文只用“口型”。
《辞海》第6版:
【盲聋哑教育】亦称“盲聋教育”、“盲哑教育”。主要指对目盲、聋哑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进行的教育。实施机构为盲聋哑学校(分设或合设)。1770年法国莱佩在巴黎创立聋童学校,首创聋哑手势教学法。中国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在北京创设盲童学校,名启明瞽目院。1887年(光绪十三年)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创设聋童学校,名启瘖学馆。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主要省市都设有盲聋哑学校。教学运用特殊方式和设备进行,如目盲学生运用盲字;聋哑学生模仿教师发音口型,辅以手语和看话,并使用直观教具、助听器等。
【配音】电影录音方法的一种。将未经现场录音(即同期录音)所摄取的画面(镜头段落)放映在银幕上,按照口型、动作和情节需要,借助与放映机同步运转的录音机及其调音装置,配录对白、解说、音响效果和音乐。译制片即通过配音制成。
【译制影片】又称“配音片”。把有声影片的对白或解说,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重新配音复制的影片。制作时,先将原版影片的对白译成所需要的语言,再由演员按照原版片画面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语调、口型配音,录成一条翻译的对白声带,然后和原片的音乐、音响效果声带混录在一起,成为一条完整的译制声带,最后印制成供放映用的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