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5、6、7版:
【砂糖】shātáng [名] 结晶颗粒较大、像砂粒的糖。分赤砂糖和白砂糖两种,赤砂糖含少量的糖蜜,白砂糖纯度较高。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砂糖】shātáng [名] 用甘蔗汁或甜菜等熬成的结晶颗粒糖。有白砂糖和赤砂糖两种。☞ 不宜写作“沙糖”。
《汉语大词典》:
【砂糖】甘蔗煎熬而成的颗粒状的糖。又称沙糖。亦泛指糖。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着那厮通身酥、遍體麻,將他鼻凹兒抹上一塊砂糖。”参见“沙糖”。
【沙糖】即砂糖。《北史·真腊传》:“飲食多蘇酪、沙糖、秔粟、米餅。”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國本無之。唐太宗時外國貢至,問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與外國者等。自此中國方有沙糖。”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五·沙糖》﹝集解﹞引吴瑞曰:“稀者爲蔗糖,乾者爲沙糖,球者爲球糖,餅者爲糖餅。”鲁迅《彷徨·在酒楼上》:“我由此才知道硬吃的苦痛,我只记得还做小孩子时候的吃尽一碗拌着驱除蛔虫药粉的沙糖才有这样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