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蹣跚】1.跛行貌。唐皮日休《太湖诗·上真观》:“天鈞鳴響亮,天禄行蹣跚。”《东周列国志》第九三回:“其樓俯臨民家,民家之主人有躄疾,曉起蹣跚而出汲。”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直到天黑了,这才有一个跛脚老头从大路上蹒跚地走来。”2.行步缓慢貌。宋陆游《戏作野兴》诗之四:“客散茅檐寂,蹣跚自閉門。”《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但見他:戴一頂玲瓏碧玉星冠,被一領織錦絳綃羽衣,黄絲綬腰間婉轉,紅雲履足下蹣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药僧》:“縮頸蹣跚而歸,父母皆不能識。”清余京《暮春同吴门沈归愚登蒜山》诗:“老去攀躋興尚存,蹣跚陪客躡雲根。”3.行步摇晃跌撞貌。宋陆游《饥寒行》:“老翁垂八十,捫壁行蹣跚。”明沈德符《野獲编·内阁三·貂帽腰舆》:“蓋侵晨向北步入,朔風剺面,不啻霜刀,蹣跚顛躓,數里而遥,比至已半僵矣。”夏衍《上海屋簷下》第三幕:“林志成要站起来,但是两脚蹒跚,重新坐下。”4.舞步翩跹貌。唐窦臮《述书赋》:“仲正則寬而壯,賒而密。婆娑蹣跚,綽約文質。”5.旋行貌;徘徊貌。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一:“蹣跚石罅,得一穴,頗深暗。”清唐孙华《责猫》诗:“蹣跚未能上,此物先兔脱。”鲁迅《彷徨·祝福》:“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盤跚】亦作“盤珊”。1.犹蹒跚。跛行貌;不正貌。汉王延寿《梦赋》:“鬼驚魅怖,或盤跚而欲走,或拘攣而不能步。”晋潘尼《鳖赋》:“既顛墜於巖岸,方盤跚而雅步。”宋范成大《致一斋述事》诗:“文書煙海困浮沉,不覺盤跚百病侵。”明徐渭《读龙惕书》:“渭小子感先生之憂道,識先生之苦心,雖志氣不前,而盤珊思振。”2.婆娑貌。唐李贺《瑶华乐》诗:“舞霞垂尾長盤跚,江澄海浄神母顔。”唐皮日休《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诗之二:“佳樹盤珊枕草堂,此中隨分亦閒忙。”前蜀牛峤《菩萨蛮》词:“釵重髻盤珊,一枝紅牡丹。”
【盤珊】见“盤跚”。
----------------------------------
注:“盤”是“盘”的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