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辭藻】1.诗文的辞采。常指用以藻饰文辞的典故或古人著作中的现成辞句。《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傳首京都”南朝宋裴松之注:“璠撰《後漢紀》,雖似未成,辭藻可觀。”《北齐书·魏收传》:“昕風流文辯,收辭藻富逸,梁主及其羣臣咸加敬異。”宋陈善《扪虱新话·文章以气韵为主》:“文章以氣韻爲主,氣韻不足,雖有辭藻,要非佳作也。”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至‘十九首’及諸雜詩,隨韻成趣,辭藻氣骨,略無可采。”郁达夫《她是一个弱女子》:“就是有几次有几位先生私私塞在她手里的信条,也没有像这一封信样的富于辞藻。”2.借指文辞。《南史·王僧孺传》:“司徒竟陵王子良開西邸,招文學,僧孺與太學生虞羲、丘國賓、蕭文琰、丘令楷、江洪、劉孝孫並以善辭藻游焉。”宋陈亮《祭妻父何茂宏文》:“以其餘力,發爲辭藻。”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夢得亦審音者,不獨工於辭藻而已。”
【詞藻】1.诗文中的藻饰,即用作修辞的典故或工巧有文采的词语。《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帝重芬詞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爲賦頌。”宋叶適《陈民表墓志铭》:“平生著書甚工,然每一篇就,輒重篋累緘,不欲以詞藻競於時也。”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这个荒唐鬼不好好演他的代数习题或几何习题,却大胆地抄袭他课外阅读的什么文章的全部华丽词藻,赞美改霞的脸、眼睛和嘴,赞美她的身材、头发和走路。”2.指诗赋。唐吴兢《贞观政要·论任贤》:“太宗嘗稱世南有五絶;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詞藻;五曰書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