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或称扫帚星,是一种天体,由太阳系外围行星形成后所剩余的物质(如冰冻的气体、冰块、尘埃)组成。彗星质量很小,只有地球质量的几千亿分之一,通常沿着扁平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绕行一周所需的时间由几年至几百万年不等。部分科学家认为研究彗星可能可以揭露生命源起的秘密。
彗星以其拖着的长尾巴而得名,“彗”的本意就是帚。《说文》:“彗,埽竹也。”。
中国古人把彗星叫做“星孛”,《春秋》记载,鲁文公14年(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中国《晋书·天文志》载有:“彗星所谓扫星,本类星,末类彗,小者数寸,长或经天。彗星本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
福建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2006年版,“慧”通“彗”。明 王鏊《震泽长语·象纬》:“正德初,慧星扫文昌,台官曰:应在内阁。”
可知,“彗星”是正确的说法。而“慧星”则是某些古代文献中的通假。因而引用中用“慧星”与原文献一致,在叙写中用“彗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