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2681阅读
  • 7回复

【炎黄子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2-09-07

静舟(7883723) 10:54:57
不准提岳飞是民族英雄,大概就是这种观点
若心(407707027) 10:55:50
还有炎黄子孙的说法,也尽量不要用
静舟(7883723) 10:56:25
民族政策真是博大精深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科普校对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9-07
为何要尽量避免用“炎黄子孙”这个词呢?请赐教,谢谢。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9-07
少数民族地区不是炎黄子孙。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在线zhqcip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6-03-24
这个政策净瞎整,现在的汉族也不是纯种的华夏或炎黄子孙。历史上消失了的民族哪去了?还不是被汉族同化了,大唐皇族怕有一半的鲜卑血统吧
离线朔漠鹰扬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8-06-01
@山川悠远曷其没矣
才发现很多人不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句话已经被中共扫进了历史垃圾堆,只有在对外统战的时候才可以用,也就说真有针对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的时候,才可以提。(备注:鉴于‘炎黄子孙’一词今天在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积极作用,今后这个方面的个人署名文章、一般性谈话以及对台宣传中,仍可沿用。”)

想想也挺可悲的,自己文明的祖坟都被刨了,文明的传承被强制打断,很多人还不知道!

海内外中华儿女”提法的由来
叶介甫
2010年07月16日09: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二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少数民族对“炎黄子孙”一词表示了异议。1984年5月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政协委员米暂沉写了《提请注意“炎黄子孙”一词的用法转中央宣传机关参考案》的提案。

*****
  198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在答复函中说:“关于‘炎黄子孙’一词用法,我们征询了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单位的意见,经部领导研究并报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审定,今后对此词使用的意见是: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还是用‘中华民族’代称中国各族人民更好一些。鉴于‘炎黄子孙’一词今天在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积极作用,今后这个方面的个人署名文章、一般性谈话以及对台宣传中,仍可沿用。”

  1990年3月10日,江泽民邀请在北京参加中央全会的边疆民族地区和沈阳、北京、兰州、成都等军区的同志,以及党中央各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全会的同志开了个座谈会,共同商讨研究进一步稳定边疆民族地区局势的问题。会上,江泽民作了题为《关于进一步稳定边疆民族地区的几点情况和意见》的讲话。讲话中就“炎黄子孙”和“中华儿女”提法作了规范和说明,他说:“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观的宣传教育,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知识界以及青少年。对于容易触发群众性冲动的敏感问题,要慎重对待,及时妥善处理。要从增强民族团结、稳定大局出发,做好宣传舆论工作。比如,部分少数民族对‘炎黄子孙’等提法提出不同意见,可以研究在国内用‘中华民族’、‘中华儿女’这样的词,以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感召力。”



  1993年11月5日,中央统战部召开第18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会上李瑞环发表讲话,首用“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这句话,他说:“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实现大陆范围人民的团结;以拥护祖国和平统一为基础,实现大陆同胞与台港澳同胞的团结;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实现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

  此后,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中华民族”、“中华儿女”这两个词逐渐代替了“炎黄子孙”。而在提到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时,也多用“海内外中华儿女”、“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等了。

  四

  尽管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用词得到规范,但新闻和出版部门仍有大量不恰当使用“炎黄子孙”提法的问题。1995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期间,贵州省台江县的全国人大代表张明达等同志便提出《请中央通知有关部门,不要再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词取代宪法规定的“中国各民族”的提法,以利民族团结的建议》。建议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宣部还以中宣办函〔1995〕99号文件分别答复了张明达等代表提出的议案。《贵州政协报》全文刊登了中宣部的复函,《贵州民族报》也作了相关报道。贵州各少数民族看到后,都受到很大鼓舞,表示坚决拥护。

  但时隔不久,在一些报刊和广播电视中,又不时有人使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说。是年,张明达代表在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全会期间,再次提出了“请中央行文通知全国各地的新闻出版单位和各广播电视部门,不要再使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说,以利民族团结的建议”。他在建议中说:“我们再次建议中央明文通知全国各地的新闻出版单位和各广播电视部门,叫他们今后不要再使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海内外的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的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错误提法,要统一按照宪法和党章规定的‘中国各民族’的正确提法,并在《人民日报》等首都各大报纸上刊登,以利全国遵行。”

  为进一步规范新闻宣传用语,2002年4月,广电总局发出《要求切实把握好民族宗教宣传的正确导向的通知》,《通知》中第二条指出:“宣传中华文明史要多提‘中华民族’的概念,慎用‘炎黄子孙’的概念,注意表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收
90+成员,中国第一家全无纸化校对公司(2017第8年);QQ32767629;微信13535042004;公众号jiaoduiw;手机13535042004
离线朔漠鹰扬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8-06-01
新闻稿件——要注意这些带有政治性民族性的敏感词汇。


文学稿件——就可以宽松一些。
90+成员,中国第一家全无纸化校对公司(2017第8年);QQ32767629;微信13535042004;公众号jiaoduiw;手机13535042004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8-06-06
有关“炎黄子孙”一词的官方争议

程映虹
            
  “炎黄子孙”在中国公共话语中开始流行并指代“中华民族”是80年代初民族主义开始复兴的产物,虽然这个词本身早就存在了,例如在抗战时期泛指中华民族。毛泽东时代由于阶级话语的压倒优势,这个词一度从公共话语中消失,直到毛去世,邓小平复出后第一次恢复,用于对台湾的一封公开信。80年代这个词开始流行,同时开始成为时尚的还有“龙的传人”。
  1984年,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一个名叫米暂沉的回族委员写了一个提案,不同意用“炎黄子孙”指代中华民族。他认为炎黄子孙只是汉族的祖先,少数民族各有自己神话和历史传说中的祖先,所以这个提法不利于民族团结。第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就此事下发文件,说“今后对此词使用的意见是: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还是用‘中华民族’代称中国各族人民更好一 些。鉴于‘炎黄子孙’一词今天在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积极作用,今后这个方面的个人署名文章、一般性谈话以及对台宣传中,仍可沿用。
  1990年,对于这个用法在少数族中引起的不满,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特意说,鉴于部分少数民族对‘炎黄子孙’等提法提出不同意见,“可以研究在国内用‘中华民族’、‘中华儿女’这样的词,以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感召力。”到了1993年,当时的政协主席李瑞环提出就用“中华儿女”或者“海内外中华儿女”。
  进入90年代,一些少数族群代表继续对“炎黄子孙”问题提出不同意见。例如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贵州省台江县的代表张明达等提出《请中央通知有关部门,不要再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词取代宪法规定的“中国各民族” 的提法,以利民族团结的建议》。这个建议把这个问题提到了宪法的高度,因为宪法规定了“中国各民族”的提法。中宣部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答复了这个议案。《贵州政协报》全文刊登了中宣部的复函,《贵州民族报》也作了相关报道。据报道,贵州各少数民族看到后受到很大鼓舞。
  由于该文件对这个用法的广泛流行缺少约束力,八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张明达等代表又一次郑重提出议案“请中央行文通知全国各地的新闻出版单位和各广播电视部门,不要再使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说,以利民族团结的建议”。
  到了2002年,广电总局发出《要求切实把握好民族宗教宣传的正确导向的通知》,其中第二条说:“宣传中华文明史要多提‘中华民族’的概念,慎用‘炎黄子孙’的概念,注意表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以上材料主要来自《人民政协报》“‘海内外中华儿女’提法由来”一文)
  2010年一月,《中国民族报》发表题为“拜年活动的民族象征意义”的文章,对教育部倡导全国学生在网络上开展“给祖国母亲拜大年”的活动之内容提出不同意见。教育部的倡导中,第一拜是拜壮美河山,第二拜是拜炎黄始祖。文章认为“关于‘炎黄子孙’的叙事,是汉族的祖先想象……对于汉族学生来说,祭拜炎黄或可说是天经地义,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这样的活动内容就不适宜了,因为这可能与他们的祖先想象有冲突。”
  在2009年一次有关族群和边疆问题的重要讨论中,北京大学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马戎教授提醒说:“我们在当代构建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历史演变的复杂性。近些年来,炎黄文化成为我国学术研究和媒体宣传 的热点,‘炎黄子孙’在许多汉族人的观念里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我们必须面对如何划定中华民族民族认同范畴的问题,即‘炎黄子孙’的称呼是否适用于中华民族全体成员?今天我们使用‘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作为‘中国人’的代名词是否合适?” 更有少数族知识分子尖锐地提出,“把炎黄子孙等同于中华民族的全体,把汉族等同于中华民族。这种倾向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国家安全。”(《中国民族报》2009年4月3日)
  2012年初,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发表了一篇很重要的文章,被认为是新的民族政策的一个信号。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其中只有一处提到“龙的传人”和“炎黄子孙”的说法“不科学”。就这一句话,却引来很多汉人的反对,网上可以见到很多。更重要的是,《环球时报》很快专门发表评论员单仁平的文章,题目是“民间提‘炎黄子孙’无妨”。
   这是自80年代有关‘炎黄子孙’的争论产生以来,尤其是官方最高层对这个说法从慎用到否定的态度越来越明确的时候,由官方媒体发表的为“炎黄子孙”辩护的公开和系统的言论。
   单仁平的文章说“有熟悉民族事务的官员近日撰文称,汉族人喜欢说‘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等,但这些称谓不科学,含‘狭隘民族意识’。提出这个观点,显然是为了照顾少数民族的感受。”单仁平认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在“社会的笼统观念里,并非汉族的专属概念。它们甚至不是民族概念,而是文明概念。”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概念迄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凝聚力,远远大于它们带来的副作用。”
  朱维群和单仁平的文章发表后,网上支持用“炎黄子孙”指代中华民族的人可以说难以胜数。最极端的言论是“因为那几个不听话不安分的货色十亿汉人都要对其退让,是什么道理?”“民间无妨就是说官方有碍,汉人的诉求谁来保障?如果民族团结因为汉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被妨碍了,那所有汉人都是生来有罪的。”
  “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是究竟仅仅属于汉人,还是也属于其他族群的有关他们的祖先和起源的概念?这个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用法赋予一个概念的内涵和不同的人对它的解读。一般来说,认为这个说法可以泛指中华民族的基本上是汉人,而且其使用场合都涉及“中国人”或者“中华民族”的认同,而反对它的人不是非汉族就是学术界人士或者政府主管族群事务的官员。这种分别本身就很说明问题。生活的常识是:我的身份不能由你说了算。当我自己不认可这个说法的时候,你怎么可以说它代表了我的身份呢?何况我并没有说不让用这个概念,而是说它可以代表汉族,但不能代表中华民族。
  重要的是,单仁平的文章强调的是这个说法的“凝聚力”,就是说“炎黄子孙”这个说法有重大的意识形态功能,国家不能轻易放弃,尤其是不能因为少数族对这个说法(加上“龙的传人”)有意见,国家就做出妥协和退让。
  令人深思的是,反对用“炎黄子孙”指代中华民族的人把这个问题提到民族团结甚至国家安全的高度,而单仁平也把坚持这个提法提到“凝聚力”的高度—所谓凝聚力,当然是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力量或者向心力。
  一个很简单的提法,在一派眼里有损族群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另一派眼里却正是国家凝聚力的来源。对“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如何巩固这个多族群的国家,在一个简单的提法上就有如此针锋相对截然相反的立场,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在一些基本的共识还没有达成的情况下,中国族群关系的和谐之路还很漫长。

见:http://www.aisixiang.com/data/80537.html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朔漠鹰扬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2-06-17
从实际操作层面,可以在少数民族地区读物上尽量避免用“炎黄子孙”一词。其他地区主要汉族聚居区用“炎黄子孙”一词没问题。本来也是借代指中华儿女。

现汉:【骄傲】jiāo’ào①形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自满|虚心使人进步,~使人落后。②形自豪:我们都以是炎黄子孙而感到~。③名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国的~。


90+成员,中国第一家全无纸化校对公司(2017第8年);QQ32767629;微信13535042004;公众号jiaoduiw;手机13535042004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