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籍出版社的是“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而且还解释是:秋天的时候,南方的相思树上有多少枝条上结满了红豆啊!
但我以前看的都是“春来发几枝”,到底是哪个对的啊?
红豆树秋天结子,春天显然不是采撷红豆的时间。查中华书局出版的《王维集校注》作“秋来发几枝,而且比较原始的版本如《云溪友议》、《唐诗纪事》等均作“秋来发几枝。较为通行的《万首唐人绝句》、《全唐诗》还作“秋来发故枝。显然将“春来校改为“秋来,这首诗才能说得通。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出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名为《相思》的五言绝句。此诗一出,其后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吟咏她,借以抒发自己对怀念者的相思相爱之情。唐人韩渥有“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长相忆”的诗句;晚唐诗人温庭筠有云:“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骨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此处的“深烛”谐音“深嘱”,“围棋”谐音“违期”,这种以谐音比喻手法,加入用红豆嵌入骰子中,比喻入骨的相思之情。以物喻情,描绘了男女之间分离之际,深深嘱伊,莫要违期,难舍难分的情景。而《红楼梦》中贾宝玉不是也有“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抛红豆”的词句吗?
先看众多注家对王诗“红豆”的解释:清代《唐诗三百首》引《资暇录》云:“豆的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其花与皂角花无殊(黄色)。”;今人陈贻欣在《王维诗选》注中说:“红豆,木本蔓生,干高丈余,秋开小花,结实如豌豆,微扁,色鲜红。”;葛杰等选注《绝句三百首》中云:“红豆,朱红色,有一端黑色或有黑色斑点。”;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又说:“红豆,别名相思子,木本蔓性,冬春红实如豌豆而微扁,色鲜红如珊瑚。”;清代的《梦庭稗珠录》则说:“相思子,秋花,白色,子如珊瑚,初黄,久半红黑。”;《辞海》中说相思子是“草本而木质,具蔓性...”;郭沫若在《入幽谷》一文中说红豆是结在“高大的乔木上。”郭还专门到广东的鼎洒山考证到它名“海红豆”;香港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在《雁山红豆之忆》中称:“红豆,花开乳白,树高三丈,大可合围”。如此种种说法,使我们分不清楚红豆是纯红色,还是半红半黑色?是秋开花,还是春开花?是藤本蔓性植物,还是木本高大乔木?等等。
在先查阅了古代药物和植物学专著《本草纲目》及《广群芳谱》等后,我发现这种说不清楚的“红豆”,最有可能的是指相思子和海红豆两种,二者都有红豆之异名,又都生长在“南国”,均可供观赏和作装饰品。不过上书在解释这二种植物时也同样存在含糊不清之处。最后,再经查《中药大辞典》、《中药志》、《广州植物志》等书后,我们找到了这两种植物的详尽材料,现摘录相关内容崐如下,这可能有助于我们判别王维诗中的“红豆”属于哪一种。
1、相思子:又名红豆,云南红豆、红漆豆、鸳鸯豆等。缠绕藤本,茎细长,稍有木质化,花淡紫色,种子椭圆形,长径5-7毫米,短径4-5毫米,一端呈乌黑色(约占1/4),一端红色(约占3/4)。花期3-5月,果期5-6月。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2、海红豆:又名孔雀豆、红豆、相思树,红木等。落叶乔木,高约8米,树木质坚而耐腐,中心纹理略粗,多作造船用。种子鲜红色,光亮,阔卵形,长约5.5-8毫米。花白色或淡黄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等。
从上两种植物形态的描述,结合历代注家提供的注释。笔者认为,王维诗中的“红豆”应是海红豆而非相思子,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红豆是相思树的种子。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吴都赋》中已提到过南方有“相思之树”。同时代的的刘渊林注云:“相思,大树也,材理坚,邪斫之,则崐文,可作器,其实如珊瑚(红色)....”。海红豆的树干及子实颜色与此相吻合。
二、海红豆为高大乔木,这与古代的两则传说相符。一是南朝《述异记》所载的一妇思念战死边关的丈夫而哭死于树下化为红豆的故事;二是明代《广东新语》中所载岭南人关于红豆的传说:“相传有女子望其夫于树下,泪落满枝,结为子,遂以名树云”。而唐诗中也有“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的诗句,皆说明红豆结子于高大的树上。
三、红豆为鲜红色,明清文学作品中也时有说明。如《秘传花镜》云:“红豆树出岭南,材可作琵琶槽,结实如细皂角,荚枯子老,鲜红坚实”。而《妆楼记》也说:“相思子即红豆,赤如珊瑚”。海红豆红色鲜艳,坚硬,形似跳动的心脏(鸡卵形),远比半红半黑、子实过小的相思子更耐看,更具有审美价值和情趣。
四、海红豆的果期与王诗中的“秋来发几枝”相吻合。现在有的诗选写作“春来发几枝”,但最有影响的两种诗集,宋代《万首唐人绝句》及清代《全唐诗》均作“秋来发几枝”,“春”字显系“秋”之误。这点很重要,因为春天即非红豆的的果期,那么“发几枝”是什么?又劝人“多采撷”的为何物呢?所以,春天只能是无果空折枝,王维写诗不会那样脱节离谱。而“秋来发几枝”恰是海红豆的果期,而非相思子的果期。晚唐范摅的《云溪友议》载李龟年在湘中采访使筵上同时演唱两首诗:一是即为“红豆生南国”,另一首起句为“秋风明月苦相思”,可见,二诗都同时抒发秋天的相思之情。从诗意分析,“秋来发几枝”既承上句,点出红豆在秋天结果于枝头,又自然引起下文“劝君多采撷”,显得十分符合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