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朝乾夕惕】谓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本《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乐器》:“不執一,則存省愈嚴,陟降一心,德業一致,此朝乾夕惕,存神盡性之密用,作聖之功,於斯至矣。” 《红楼梦》第十八回:“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職。”
惕1 [tì ㄊㄧˋ]
[《廣韻》他歷切,入錫,透。]
亦作“悐1”。亦作“惖1”。1.畏惧;戒惧。《书·盘庚上》:“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孔传:“汝不從我命,所含惡德,但不畏懼我耳。”《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無日不惕,豈敢忘職。”杜预注:“惕,懼也。”《国语·周语下》:“夫見亂而不惕,所殘必多。”韦昭注:“惕,惕然恐懼也。”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無任感恩慙惕之至。”清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今日之張牙舞爪以蠶食瓜分於我者,亦將迸氣歛息以憚我之威權,惕我之勢力。”2.指惊动。《新唐书·辛替否传》:“夫事有惕耳目,動心慮,作不師古,以行於今,臣得言之。”3.疾速。《国语·吴语》:“一日惕,一日留,以安步王志。”韦昭注:“惕,疾也;留,徐也。”4.忧伤。晋卢谌《答魏子悌》诗:“乖離令我感,悲欣使情惕。”《陈书·世祖纪》:“自頃喪亂,編户播遷,言念餘黎,良可哀惕。”唐柳宗元《乞巧文》: “抱拙終身,以死誰惕。”
愓1 [dàng ㄉㄤˋ]
[《廣韻》徒朗切,上蕩,定。]
豪放;放荡。《管子·大匡》:“小白之爲人無小智,愓而有大慮。”郭沫若等集校引王念孙曰:“《説文》‘愓,放也’,今通作‘蕩’,言小白之爲人,跌蕩而有大慮也。”一本作“惕”,误。参见“愓悍”。
愓2 [shāng ㄕㄤ]
[《集韻》尸羊切,平陽,書。]
见“愓2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