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83阅读
  • 0回复

图书质量这根弦,时刻不能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朔漠鹰扬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5-04-02
本报记者 章红雨 孙海悦

  3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第四批不合格出版物名单,对21种不合格图书予以曝光。这是总局将2014年确定为“出版物质量专项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对少儿图书、教辅图书、其他类别出版物质量专项检查活动的延续。

  此前,总局曾两次对少儿图书、一次对教辅图书的不合格产品给予曝光,受到社会、行业广泛关注。一些关注出版的人士认为,曝光有助于行业自律,是行业对社会、对读者负责的表现。也有人士认为,推动出版业从以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以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变,关键是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编制推出《2014“出版物质量专项年”图书质量专项检查报告》,对2014年以来全国出版单位出版物质检情况作了较为全面、宏观的描述。《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1

总局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邀请专家质检图书。张艳 摄


  抽查三步骤 基本覆盖全国出版单位

  《中国新闻出版报》:根据“出版物质量专项年”要求,总局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受总局委托,2014年组织全国31个省(区、市)和中央部委、军队系统对所属所辖出版单位出版的少儿图书、教辅图书、其他类出版物进行了质量检查。请问整个质检过程分哪些步骤?如何保证质检过程中的公正和公平?

  负责人:本次活动始于2014年3月,11月底结束。对于每类图书的检查都分为3个阶段,即出版单位自查阶段、各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中央部委及军队系统出版单位主管部门抽查阶段、总局质检中心抽查阶段。自查阶段,要求各出版社以10%的比例对2013年1月以来出版的出版物进行自查。主管部门抽查阶段,按照活动《通知》要求,各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中央出版单位主管部门根据出版社自查书目,对所属出版社每家每类至少抽查1种。总局质检中心抽查阶段,在对出版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质检中心制定出质量检查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各类图书质量检查活动的目标、检查要求和时间表,并将《通知》和《关于报送“2014年出版物质量专项年”检查材料和样书的函》邮寄至各省局出版管理部门、中央及军队各出版单位主管部门和相关出版集团。

  为保证质检过程公平公正,按照总局要求,质检中心注重规范程序,首先利用全国书号实名申领系统及版本图书馆成书信息系统,随机确定了本次抽查的书目,并本着一社至少一种受检书的原则,对其中的484种图书进行编校质量抽查;其次,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要求,组织专家分别进行初检、复检、复核、反馈、终检、会审各阶段的工作,实现了对各工作环节流程的管控;第三,先后给予不合格图书出版单位两次申辩的机会:第一次是在中心专家复检后,第二次是在总局下发《行政处罚通知书》之前,经过两次反馈后,质检中心再组织专家对出版单位的申辩意见进行严格审核,最后出具质量检测报告,做出最终质量认定。

  《中国新闻出版报》:那么,总体质检情况是怎样的呢?

  负责人:从各地及中央在京单位抽查结果看,全国31个省(区、市)共抽查少儿图书1021种,其中不合格47种;中央在京出版单位抽查少儿图书275种,不合格1种,两项合计共抽查少儿图书1296种,48种不合格,合格率为96.3%。在不合格图书中,上海、吉林、浙江、山东、湖北数量较多,共检出35种不合格图书,约占不合格总量的72.92%。教辅图书方面,各省(区、市)出版行政部门及中央在京出版单位主管部门共抽查1146种,有58种不合格,总合格率为94.94%。其中,各省(区、市)抽查教辅图书954种,有54种图书的编校质量不合格;中央在京出版单位抽查教辅图书192种,有4种图书的编校质量不合格。在不合格教辅图书中,上海、天津、浙江、山东、湖南数量较多,共检出31种不合格图书,约占不合格总量的53.45%。在低俗、跟风及其他类图书方面,各省(区、市)出版行政部门及中央在京出版单位主管部门共抽查低俗、跟风及其他类图书1321种,有51种不合格,总合格率为95.23%。其中,各省(区、市)抽查低俗、跟风及其他类图书649种,有49种图书的编校质量不合格;中央在京出版单位抽查低俗、跟风及其他类图书672种,有2种图书的编校质量不合格。在不合格低俗、跟风及其他类图书中,北京、天津、内蒙古、湖北数量较多,达32种,占不合格总量的62.75%。在全年质检工作中,上海、吉林、浙江、山东、湖北、天津、湖南、北京、内蒙古等地的出版行政部门体现出了较好的工作质量。

  从质检中心抽查的情况看,2014年3月~6月,分3批对180种少儿图书进行了编校质量检查。经查,17种少儿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合格率为90.56%。不合格的少儿图书中,4本差错率在3 以上。抽查教辅图书199种,学科涉及地理、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等,其中有13种为不合格品,合格率为93.47%。不合格的教辅图书中,1本差错率在3 以上。抽查其他类图书90种,其中有21种不合格,合格率为76.67%。不合格的其他类图书中,差错率最高的一本达6.81 ,是本次抽查的所有图书中差错率最高的一本。综合以上情况,质检中心组织专家共抽查469种图书,不合格的为51种,总合格率为89.13%。其中,教辅图书合格率最高,为93.47%,其次为少儿图书90.56%,其他类图书合格率最低,为76.67%。


1

探因七问题 凸显质保制度须到位

  《中国新闻出版报》:近年来,我国出版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力作,但出版物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出版物质量专项年”的质检结果就是一个例子。在您看来不合格出版物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负责人:主要有如下7个方面:

  其一,一般性字词差错。此次抽检,发现问题多出在文字错误、英文拼写错误等方面,并有少量的拼音用法不规范。明显的字词错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理解文章影响不大但错误明显,如“相悖”误为“相背”,“南极”误为“南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误为“钢铁是怎样练成的”,“BREAK”误为“BRERK”,“孩子们”误为“孩了们”、“中国人”误为“中国入”,等等;另一类看似也是一处字词错误,但是对于做题或阅读影响很大,如把“5g”误为“sg”,“离子”误为“粒子”,“then”误为“the”,令文章或题目晦涩难懂。

  其二,教辅图书中的题目或答案错误。在不合格教辅图书中,因答案错误而计错的问题很多。这种错误对于做题的学生来说,影响的可能不只是一道题,而是思路、时间、总体成绩。本次检查中出现的差错主要有:一是题干中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而答案中没有给出正确的选项;二是答案错误,如虽然“2CO+O2=2CO2”和“C+O2=CO2”两种反应都能产生CO2,但是前者与题目中给出的物质来源不符,如正确答案应该是D,但书中给出的答案却为A,等等;三是题干中缺少条件,无法按照要求做出解答。

  其三,知识差错。在知识性问题方面,存在知识陈旧、知识错误等。如将“重庆市”误为“四川省重庆市”,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错成“印度雅加达”等。在一般社会知识方面,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书,虽然在编校过程中比较重视对文字的校对,但在文图配合上却出现了错误,如文字介绍的是装卸军事物资的后勤场面,所配的图片却是一架美国C-5运输机失事坠毁现场。再如一本关于唐诗的书,在介绍李白的诗《望天门山》时,错误地将诗中所提到的位于安徽芜湖的天门山,注释为“位于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

  其四,标点符号差错。客观地说,在2014年的检查中,发现的标点符号差错较往年有所减少,这与出版单位仔细学习新版的《标点符号用法》不无关系,但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如省略号与句末点号的关系不清,连接号(一字线、长横、半字线、浪纹)的误用或混用,间隔号与小数点的混用,书名号的使用不当等。

  其五,版式差错。与一般图书相比,教辅图书中排版出现的问题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教辅图书练习题居多,且科目繁多,版式与一般图书相比更复杂、更琐碎,因而出现了不少如行首顶格、文字应接排而未接排、符号放行首、字符间距不一,以及英语教辅书中特有的逗号后面未空半格等问题。

  其六,地图差错。有的图书使用地图不规范,特别是在教辅图书中,地图中缺少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个别地理类教辅图书还出现了地图变形或国界线不清、国界线该虚未虚等问题。

  其七,内容质量不规范、不健康。在本次检查中,质检中心除检查图书的编校质量外,还着重检查了图书的内容质量,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图书中出现了一些不应在正式出版物中出现的网络用语、字母词,如个别图书的封面和扉页上出现“屌丝”一词。还有个别图书选题低俗,观点狭隘庸俗,误导读者,如某书宣扬“忠厚是无用的别名”,无端对传统美德进行攻击。这些都不利于弘扬中华文化优秀品质,不利于正能量的发挥。

  《中国新闻出版报》:据您分析,导致出版物质量不合格的根源在哪里呢?

  负责人:从本次图书质量专项检查的实际情况看,产生编校质量差错既有编校人员质量意识淡薄、业务能力不足等主观原因,也有图书出版市场竞争加剧等客观原因。有这样几个不可忽视的根源:

  —部分出版单位以经济效益为导向,造成单位及编辑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在图书生产过程中,不顾出版工作规律以及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要求,使生产计划、选题论证、三审三校、印前审读等环节流于形式甚至随意缺省,导致编校工作在制度上和流程上出现很多缺陷和漏洞。同时,出版单位为了抢占市场,大大缩短图书出版周期,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打磨合格后才能面世的图书,不到一个月就能“粉墨登场”,甚至几天就能跨入发行市场。教辅图书因其读者广泛,市场需求量大,准入门槛较低,利润较高,在教材出版的春秋两季,编校人员工作量激增,一些出版单位为了抢时间,三审三校只能流于表面,像普通商品流水线作业一样简单仓促出版。

  —个别出版单位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或形同虚设。不能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读”等最基本制度的出版单位很容易出现严重编校问题,甚至是导向性问题。出版单位对图书保障体系的不尊重,甚至出版单位领导层和管理机制的市场导向,也直接导致了编校人员对编校质量问题的不重视,如此产生恶性循环现象。

  —不规范的合作出版致使图书质量产生不可估量的隐患。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出版单位,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出版单位,为了眼前利益,在与民营文化公司合作出版的过程中,将“编辑校对权利”也一并“出租”。长此以往,规范的编校环节逐渐被边缘化,出版单位的编校人员业务能力逐渐退化,更谈不上在合作出版过程中对书稿编校质量和内容质量的判断了。

  —跨学科、跨专业的盲目出版,大大增加了差错概率。从近几年的出版现象看,出版行业跟风现象非常严重,一种畅销书出现,很快就会有数种、数十种甚至上百种同类书跟上,甚至书名都基本一样。其间,不少出版单位忽略自身原有优势,跨学科、跨专业出版自己并不熟悉、不了解的专业领域的图书。这样的选题运作,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多种质量隐患,无论是审读人员还是校对人员,都很难真正对内容及编校质量把关。

  建议上下联动 动真格重实效

  《中国新闻出版报》:抓图书质量,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制度才是保障图书质量的根本。您认为总局开展的“出版物质量专项年”活动,对提升出版物整体质量有哪些促进作用?

  负责人:从检查情况看,各地均制定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如选题论证和审批制度、稿件三审制度、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和敏感书稿送审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图书印制《委托书》制度等。

  比如,北京、天津、山西、湖北、陕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与图书质量管理密切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大多数出版单位都对原有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上海则继续加强在少儿类选题的审核和导向上严格把关,以专业出版带动质量的提升,重点检查重大选题备案、“三审三校”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制度缺失或对制度不加执行的单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河南完善和新制订了140多个有关质量管理的规定,形成了良好的前期、中期、后期保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序管理,对提高豫版图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应对数字化管理的出版新形势,海南在审稿、校对、质检等各个质量管理环节加强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并针对数字化出版趋势,对编校人员加强新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综合而言,图书质检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有效促进了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和落实,促进了图书出版单位质量意识的提高,完善了图书质量管理制度,使全国的图书质量有了一定的保障和逐步的提升。

  《中国新闻出版报》:总局质检中心是我国出版物质量检测的权威机构。就提升图书质量管理而言,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负责人:建议出版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图书质量监管工作。一是继续在图书合作出版方面强化管理和监督,严格审核合作出版的书号核准核发流程,不断强化出版单位的图书管理和图书质量意识;同时对不合格图书严格处罚,加大对连续多次出现严重不合格图书的出版单位公开曝光的力度。二是对连续多次出现不合格图书的责任编辑,按照《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重新审核其职业资质,必要时取消其从业资格。三是在罚劣的同时,加大对图书质量管理控制较好的出版单位和责任编辑的表彰力度。四是继续积极组织出版单位参与总局组织的业务培训,继续加强对编辑的培训工作,推动编辑水平的不断提升。五是探索建立对出版不合格图书出版单位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机制。

  建议出版单位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强化图书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在三审和三校环节规定出合理的“必要劳动时间”;可利用各出版社编辑继续教育的机会,加强对相关编辑人员的培训,提高编辑人员综合素质;落实“导师制”编辑帮带制度,增强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奖惩分明方面,可将质检结果记入编辑业务档案,作为评优及职称评定的参考;须坚决克服“有资质的编辑挂名不干事”的现象;要明确社长、总编辑、责任编辑、责任校对等人员的质量责任,由此形成系统化管理机制,使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真正落到实处。

  在上下联动机制下,相信我国出版物质量必将会进一步提升,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1


  作者:章红雨 孙海悦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90+成员,中国第一家全无纸化校对公司(2017第8年);QQ32767629;微信13535042004;公众号jiaoduiw;手机13535042004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