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93阅读
  • 3回复

【衙门】【牙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istorysk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15-08-21
“衙门”原本叫“牙门”
              
  随着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时说的 “官衙”“搞得堂皇富丽,我看着不舒服”的新闻见诸媒体之后,各地不少奢华“官衙”被曝光。所谓“官衙”,亦即办公场所,它源于古代的官署被称为“衙门”。其实,“衙门”一词是由“牙门”这个词语演变而来的。

  “衙门”由“牙门”演变而来
  关于衙门的由来,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古代的时候,衙门的别称是“六扇门”。古代官署的大门有六扇,这六扇门上有猛兽的利牙的图案,猛兽的利牙在古代是常用来象征武力的,因此,官署的这六扇门最初被称为“牙门”。
  还有一种说法是,牙门是古代的军事用语,指的是军旅的营门。郑氏注解《周礼》一书时,在“司常”后面注释说,在古代巡狩兵车聚集的地方,都建有兵营,这个地方的旗帜的两边画有像牙状的图案,因此这种旗帜被称为“牙旗”。尤其是在汉朝末年的时候,战事频繁,打天下和守江山完全凭借的是武力,因此就特别器重军事将领。那些军事将领往往将猛兽的爪、牙置于办公处,以显示自己的荣耀和威武。后来为了省事,就在军营门外以木头刻画成大型的兽牙作装饰,营中还出现了旗杆顶端饰有兽牙、边缘剪裁成齿形的牙旗。于是,营门也被形象地称作“牙门”。《后汉书·袁绍传》中说:“拔其牙门。牙门之名始此。”后来,官署的六扇大门上也有猛兽利牙的图案,官署也被称为“牙门”。
  第三种说法是,军中将士听令和官署中的官吏听令是一样的,因此,就把军队的牙门拿来用在了官署中。唐朝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写道:“军中听令,必至牙门之下,与府廷无异。近俗尚武,故称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然则初第称之于军旅,后渐移于朝署耳。然移于朝署亦第作牙,而无所谓衙者。”意思是说,军中将士听令的时候,必须到牙门之下,这与官府的官吏听令是一样的,因此把公府称为“公牙”,把府门称为“牙门”。

  “牙门”用于官府衙署最早见于汉代
  “牙门”这一名称逐渐移用于官府的衙署,在汉朝人写的《武瓦闻见记》中有明确的记载:“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也。”在如淳注的《汉书》“衙县”一词中,“衙”字的读音为“牙”,于是“衙”字才有“牙”的读音。如淳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那么,读“衙”为“牙”这个音,当是始于魏、晋,而把“牙门”演变为“衙门”,也应该始于此时。也有人说“衙”字读作“牙”音始于唐朝。宋徽宗时期的学者袁文认为,汉朝许慎的《说文》中“衙”字无“牙”音,而陆德明在《左传》的“彭衙”这个词的下面没有注明“衙”字的读音,陆德明是唐朝人,可见当时“衙”字已读为“牙”音,无需注明,而《说文》中的“衙”字又无“牙”的读音,故不敢注明读作“牙”音。由此可见,“衙”字读作“牙”音,出于唐代。这也许是因为袁文尚未读到如淳的《汉书注》一书。
  其实,“衙门”一词的“衙”字源流久远,在《春秋》一书中有“彭衙”,《楚辞》中有“飞廉之衙衙”。《说文》和《集韵》中都把“衙”字读作“语”。郑康成注《仪礼》“绥泽”一词时说:“取其香且衙湿”,其中也有“衙”字。北宋时期,“衙”字的读音读作“迓”。北宋贾昌朝在《群经音辨》中说:衙’音‘迓’。于是始有‘迓’音,然犹未作平声也。”
  《南史》中说:“侯景将帅谋臣朝,必集行列门外,以次引进,谓之衙门。”由此可知,六朝时就已将“牙门”演变为“衙门”了。因此,李济翁在《资暇录》写道:“武职押衙,本押牙旗者。”也就是说,武职的官员镇守衙门,原本是在看守官署里的牙旗。《资治通鉴》一书采纳了《资暇录》的说法,以唐朝官制的“正衙奏事”改为“正牙奏事”。

  “衙门”一词广为流行始于唐代
  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为流行开来。在《旧唐书》中,凡是正衙和衙门,俱写作“衙”字,《新唐书》中,则把衙门都写为“牙门”,是在追本求源。然而,牙、衙两个字在衙门和牙门的运用中相混固已久矣。唐朝时,皇帝颁布圣旨的宣政殿,称为“正衙”,皇帝居住的紫宸殿,称为“内衙”。唐朝封演在《封氏闻见录》中写道:“困以公门外刻木为牙,立于门外,故称‘牙门’,后‘牙’讹为‘衙’也。”
  到了北宋以后,“牙门”一词似乎销声匿迹了,人们几乎只知道“衙门”而不知有“牙门”了。宋太宗的时候,大臣张洎说朝廷或修复正衙,当下两制,预加考订。由此可见,宋朝时的朝廷说的是衙门,而非牙门。
  也有人说“牙门”的“牙”字和“衙门”的“衙”字来源于“吾”字。宋朝的吴斗南说:“汉制有金吾、木吾,所以参卫于朝署之前者。吾本读作‘牙’,后世衙门之讹,当自‘吾’字始。”这也是一种说法。
  后来,由“衙门”一词还派生出了许多词,如“衙役”,指的是衙门里的差役;“衙内”,指的是衙门里的警卫官员,因为这种警卫官员多为当时的官吏子弟充任,所以称官吏的子弟为“衙内”,比如《水浒传》里陷害林冲的高衙内就是这种角色。

见:http://news.163.com/13/0804/14/95EL4T5N00014AED.html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20-02-25
《汉语大词典》:
【衙門】1.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北齐书·宋世良传》:“每日衙門虚寂,無復訴訟者。”明马愈《马氏日抄·牌额》:“正統間,京師營造衙門,其牌額皆程南雲書。”清李渔《玉搔头·奸图》:“只指望討幾封薦書,往各衙門走走。”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2.比喻官僚机关。巴金《关于〈龙·虎·狗〉(一)》:“机关的衙门并不堂皇,官员不多,然而他们有权威。”张石山《镢柄韩宝山》五:“妈!咱走!这衙门不是给咱老百姓开的!”3.唐代宫殿的大门。《旧唐书·张仲方传》:“閤門使馬元贄斜開 宣政門傳宣曰:‘有敕召左散騎常侍張仲方。’仲方出班,元贄宣曰:‘仲方可京兆尹。’然後衙門大開唤仗。”
【牙門】1.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門”。《後汉书·袁绍传》:“麴義追至界橋,瓚斂兵還戰,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李贤注:“《真人水鏡經》曰:‘凡軍始出,立牙竿必令完堅;若有折,將軍不利。’牙門旗竿,軍之精也。”《国语·齐语》“執枹鼓立於軍門”三国吴韦昭注:“軍門,立旍爲軍門,若今牙門矣。”清王抃《扬州次梅村师韵》:“牙門置酒宴公卿,錦纛雕鞍命北征。”2.指武将。《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斯須,門外倚梯登城,或燒城屋,蟻附亂進,矢下如雨,牙門、郡守各緣屋出,與其卒兵相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九年》:“孫權聞亂,從椒丘還。至丹陽,悉族誅覽、員餘黨,擢高,嬰爲牙門,其餘賞賜有差。”胡三省注:“牙門,將也。”3.用作将军名号。《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拔牙門將軍義陽魏延爲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以鎮漢川。”胡三省注:“牙門、鎮遠,皆劉備創置將軍號。”4.官署。《北史·宋世良传》:“每日牙門虚寂,無復訴訟者,謂之神門。”5.泛指办事的机关。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当枯坐牙门中时,怀想弥苦。”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20-05-30
台湾《国语辞典》:
【衙門】yá mén  ① 唐代皇宮前殿的殿門。《舊唐書·卷一七一·張仲方傳》:「翌日,兩省官入朝,宣政衙門未開,百官錯立於朝堂。」舊時官吏辦公、辦事的地方。《紅樓夢》第四八回:「著他寫一張狀子,只管往有司衙門中告去。」也作「牙門」。
【牙門】yá mén  ① 古時行軍紮營,立牙旗以為軍門,稱為「牙門」。《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麴義追至界橋,瓚斂兵還戰,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警郡守以恤隱,勒牙門以御衛。」舊時官吏辦公的地方。《北史·卷二六·宋隱傳》:「每日牙門虛寂,無復訴訟者,謂之神門。」宋·錢易《南部新書·庚》:「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門為牙門,字稱訛變轉為衙。」也作「衙門」。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23-03-11
《辞海》第7版:
【衙门】同“牙门②”。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官署。《晋书·王濬传》:“时有八百余人,缘石头城劫取布帛,臣衙门将军马潜即收得二十余人。”唐代皇宫前殿的殿门。《旧唐书·张仲方传》:“两省官入朝,宣政衙门未开,百官错立于朝堂,无人吏引接 ……元贽宣曰:‘仲方可京兆尹。’然后衙门大开唤仗。”
【牙门】营门。古代军营门口置牙旗,故称。《三国志·魏志·典韦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官署。即衙门。封演《封氏闻见记·公牙》:“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也。”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