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南戲】即南曲戏文。宋元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和北方的杂剧、院本相对称。由宋杂剧、唱赚、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一般认为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元代虽不如杂剧盛行,但在南方民间仍广泛流传。明成化、弘治以后,南戏进一步发展演变为传奇。对明、清两代的戏曲影响颇大。明祝允明《猥谈》:“南戲出于宣和之後,南渡之際,謂之‘温州雜劇’。”明徐渭《南词叙录》:“南戲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趙貞女》、《王魁》二種實首之,號曰‘永嘉雜劇’”。
【戲文】1.即南戏。南宋时流行在南方的戏曲。据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祖杰》载,南宋温州乐清县僧祖杰,横行霸道,“旁觀不平,惟恐其漏網也,乃撰爲戲文,以廣其事”。元夏庭芝《青楼集志》:“宋之戲文,乃有唱念,有諢。”明沈德符《野獲编·词曲·杂剧院本》:“元曲有一題而傳至四五本者,予皆見之,總只四折……自北有《西廂》,南有《拜月》,雜劇變爲戲文,以至《琵琶》,遂演爲四十餘折,幾倍雜劇。”2.泛指戏曲。《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汪秀才定席已畢,就有帶來一班梨園子弟上場做戲,做的是《桃園結義》、《千里獨行》許多豪傑襟懷的戲文。”《红楼梦》第四七回:“因其中有個柳湘蓮,薛蟠自上次會過一次,已念念不忘,又打聽他喜串戲,且都串的是生旦風月戲文,不免錯會了意,悮認他做了風月子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如《赤壁鏖兵》、《諸葛亮秋風五丈原》……等,而今日搬演爲戲文者尤多,則爲世之所樂道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