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珓1[jiào ㄐㄧㄠˋ]
[《廣韻》古孝切,去效,見。]
杯珓。占卜之具。用蚌壳或形似蚌壳的竹木两片,投空掷于地,视其俯仰,以定吉凶。宋费衮《梁溪漫志·乌江项羽神》:“紹興辛巳,敵犯淮南,遇廟下駐軍,入致禱,擲珓數十,皆不吉。”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供卓上有一個珓兒,我試問神道。”《英烈传》第六回:“(太祖)將珓望空擲下,那珓不仰不復,三次都立着在地。”
【杯珓】亦作“桮筊”。占卜用具。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一:“太祖皇帝微時,嘗被酒入南京高辛廟,香案有竹桮筊,因取以占己之名位。”宋程大昌《演繁露·卜教》:“後世問卜于神有器名杯珓者,以兩蚌殼投空鄭地,觀其俯仰,以斷休咎……或以竹,或以木,略斵削使如蛤形,而中分爲二,有仰有俯,故亦名杯珓。”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我那徐州東嶽廟至靈至聖,有個玉杯珓兒,擲個上上大吉。”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古詩多詰詘不可誦,近體乃與杯珓讖辭相等。”
【杯筊】亦作“桮筊”。见“杯珓”。
【珓杯】杯珓。宋袁文《瓮牖闲评》卷七:“今人皆言珓杯,古人謂之杯珓。韓退之詩云:‘手持杯珓導我擲,云此最吉餘難同。’”元无名氏《替杀妻》第三折:“行道數十里地,見座神廟,我且問珓杯咱。”明郑真《计偕录·行程日记》:“因舉珓杯乞靈,卦辭以蘇武爲言,有‘節毛終見漢君王’之句。”
------------------------------------------
注:“桮”是“杯”的异体字,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