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株待兔”守的什么“株”? 祝鸿熹 成语“守株待兔”语出《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有株”“触株”“守株”的“株”应当作何解释呢? 不求甚解的人往往按照一株树的“株”来解释:“有株”解作有一株树,“触株”解作碰到树上,“守株”解作守候在一株树旁。这就曲解了原意。试想,一株树目标明显,兔子怎么会碰在树上折颈而死? 要了解“株”的确切含义,还得从“株”的古本字“朱”字谈起。“朱”和“本”“末”三字原是分别指树木的三个部分的字,它们都是在象形字“木”的基础上加一个指示符号“一”来指示树木的各个部位的:“末”,树木的末梢,用“一”指示树木的上端;“本”,树木的根本,用“一”指示树木的下端;“朱”用“一”指示树木的中部,包括露出地面靠近根部的树桩(即树墩)及树茎(即树干)。“守株待兔”的“株”是“朱”的后起形声字,不是指整棵树木,而是指露在地面上的树桩子。它不易被觉察,所以兔子奔跑时误触而致死。 由于“株”也可以泛指整个树的茎干部分,所以后来发展为树的量词,意思同“棵”相类似,如“一株树”。 (《语言文字周报》第1656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