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撲簌】亦作“撲速”。1.物体轻落貌。唐刘叉《雪车》诗:“小小細細如塵間,輕輕緩緩成撲簌。”元刘庭信《一枝花·春日送别》套曲:“錦機摇殘红撲簌,翠屏開嫰緑模糊。”元锺嗣成《采茶歌·恨别》曲:“撲速地淹殘泪眼,吃答地鎖定愁眉。”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章:“小俞点点头。忽然扑簌扑簌掉下眼泪。”2.象声词。多形容禽鸟拍翅声。唐温庭筠《塞寒行》:“燕弓弦勁霜封瓦,撲簌寒雕睇平野。”清江昱《蝶恋花·青山夜泊》词:“夜定收帆葭葦際,鷗夢驚回,撲簌深叢裏。”清鲁一同《拉粮船》诗:“千聲百聲轉相續,十萬檣鳥尾撲速。”
【撲速】见“撲簌”。
【撲簌簌】亦作“撲速速”。1.形容物体轻轻而不断地落下。多形容流泪。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三出:“撲簌簌淚兩下。”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淚珠兒滴了萬顆,止約不定,恰纔淹了,撲簌簌的又還偷落。”2.摇动或抖动貌。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二折:“迭屑屑魂飛膽落,撲速速肉顫身摇。”清王廷绍《寄生草·眼睛皮儿扑簌簌跳》:“眼睛皮兒撲簌簌跳,耳朵垂兒常發燒,未開門喜鵲不住喳喳叫。”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栓栓的哭声好像尖刀子一样,戳着生宝的心窝。生宝的心扑簌簌地颤抖着。”3.象声词。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二折:“只聽的撲簌簌鞋底鳴,諕的我顫兢兢手脚冷。”
【撲速速】见“撲簌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