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祝福》是鲁迅先生生前的文章,我认为这篇文章中有错别字。下面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第四册第6页《祝福》有:①“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在身旁的时侯,惶急得多了。”②“我在极短时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③“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④“这时侯我已经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⑤“‘说不清’是一句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课本11页⑤“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
第16页⑨“然而她总是如此,全不见有怜俐起来的希望”
①句中的“钉”,本作“盯”,两字有明显的区别。但在这里因为音同而且形近写错了,古人如果写错了,就叫通假,我们今天没有通假的说法,更不允许有异体存在,对个别异体字的保留是有规定的,如不合法,谁写别了,都要按错字论处。③句的“躇 蹰”,应是踌躇 和 踟蹰两词,意义相近,两词读音和写法混淆而把“踌躇”写成“躇 蹰 ”,或者说巧合地生造了了一个词汇。而“躇 蹰”与“ 踟蹰”本是两个不同的双音节单纯词,它们的组合是固定的,是不自由的语素。如果说先生这里的写法有创意,那么,它将推翻语素理论的若干问题。④句中“计画”的“画”,既不是繁体写法,也不是简化写法,简化字已简化成“划”了,因而是错误的。后一个怪字,怪得现在我在键盘上找不到,原文左边是“忄”。⑤处的“更”则应是受地方言的影响而写错的。“更”在此本应是“经”,上古时代同韵,这个字与广东方言音相反。奥方言“经”大体读成g ng,“更”奥方言大体读成j ng,这类字音闽方言可能与粤方言大体相反。这里应是因方言中两字读音相同而引起的错误,这些错字非常明显。④处的“支梧”与现代简化字“支吾”不同,可以理解的是,它是个拟声词。写法各朝代都几乎不统一。但如果现代汉语规范了,它仍属于错别字。
总之,上述所例汉字都是教材中的,它们的错误根源都因音同或音近引起,是鲁迅先生原作的错误?是过去的出版商的错误?还是现在才发生的错误?我们不清楚,是谁的错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对先生的人格名誉都没影响。问题是,如果从汉语规范化的角度看,是有影响的,它与现代汉语规化对立冲突。现代汉语规范标准就是以鲁迅这些大作家的名作作典范的,如果要以这些即便是错误的也要算正确的话,那么请在字典词典中确定。不要在字词典找不到,或者在某词条中用“也写作”,“也写作”不是与古注中的异体字注释“某同某”同义吗?请单独列条目。如不是这样,规范化等于没规范,更为严重的是它是作为宣传规范汉字法规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几千年的文言文都被简化了,为什么现代文反而不能规范?而用“现写作”作注呢?这是对错误的态度不坚定。特别是语言规范立法的今天,执法要坚决,态度要明确。如上面例中的错字,即便是鲁迅先生笔误,也要改,教材室是在执法嘛。不改就等于说名人可以写错字,而且还可以造字了。
我个人认为,出于对作者的尊重,在作者原作中保存原样,供研究使用,并在适当的位置作:“今写作”注解。但在中小学课本里一定要以规范字为准。(郭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