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嗾使】1.发出声音指挥狗。沈从文《边城》:“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从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2.教唆指使。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百姓冉興,爲人嗾使打鼓告官家差役不均。”明李贽《读史彙·李贤》:“(李賢)謂彭華嗾使羅倫以代公表白,反使羅倫亦蒙不韙之名也。”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但这一点,我自然也判不定是因为畏章氏有嗾使兵警痛打之威呢,还是贪图分润金款之利,抑或真以他为‘公理’或‘道义’等类的具象的化身?”马南邨《燕山夜话·为李三才辩护》:“那一班顽固腐败势力,以邵辅忠、徐兆魁等人为代表,在太监们的嗾使之下,自然要大肆攻击李三才。”
【唆使】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教唆。《水浒传》第二七回:“據王婆生情造意,哄誘通奸,唆使本婦下藥毒死親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惱的是這個狗官不知聽了誰的唆使,毫不留情。”韦君宜《似水流年·寄不出的信》:“我未尝不想努力,但我决不妄想唆使王子公主们起来烧自己的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