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戚切】悲切。梁斌《播火记》四五:“他走出来,在小窝铺周围走来走去,心里有说不出的戚切。”
戚1 [qī ㄑㄧ]
[《廣韻》倉歷切,入錫,清。]
“鏚1”的今字。1.古代兵器名。斧的一种。亦用为舞具。《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郑玄注:“戚,斧也。”《孔子家语·困誓》:“子路悦,援戚而舞,三終而出。”《宋史·乐志九》:“總干揮戚,節以鼓音。”参见“戚揚”。2.亲近,亲密。《孟子·梁惠王下》:“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與?”《列子·力命》:“ 管夷吾 、 鮑叔牙 二人相友甚戚。”《吕氏春秋·见本》:“爲政者反民性,然後可以與民戚。”高诱注:“戚,親也。”《汉书·杜邺传》:“夫戚而不見殊,孰能無怨?”颜师古注:“戚,近也。”3.指亲属、亲戚。《吕氏春秋·论人》:“何謂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之不行,自於貴戚。”4.忧愁;悲伤。《诗·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毛传:“戚,憂也。”《後汉书·皇甫规传》:“前變未遠,臣誠戚之。”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宋范仲淹《上执政书》:“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憂。”《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二三子何患乎無君,勿過戚也。”5.愤恚,愤怒。《礼记·檀弓下》:“舞斯愠,愠斯戚。”郑玄注:“戚,憤恚。”6.警惕。参见“戚然”。7.姓。
戚2 [cù ㄘㄨˋ]
[《集韻》趨玉切,入燭,清。]
通“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