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台北与中国台北有“异”之后
一、以大陆适当让步结束
奥运前夕,大陆和台湾方面,就中华台北与中国台北的称呼,出现差异。大陆方面认为,这两个称呼并无异,都是“CHINESE TAIBEI”的中文翻译。而中国国民党高层及台方领导层,要求使用“中华台北”的名称来称呼来自台湾的参赛运动队。
据日前报道,国民党为此透过国共平台传达台湾要以“中华台北”名称的心声,经十来天,大陆有了正面回应:大陆官方媒体中新社,首度以中华台北称谓,报导台奥运代表团消息。“立委”李庆华更表示,经他与大陆方面联系,确认大陆在北京奥运期间,包含中国奥会、媒体与官员将会遵守“香港协议”,称呼台湾代表队为“中华台北代表队”。台方也正面解读,认为这是大陆方面释出了善意。
据台媒报道,大陆国台办强调,新华社仍使用“中国台北”名称,是“历史因素”形成,并保证在奥运场馆内一律称呼“中华台北”。
据说,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决定出席奥运开幕式,吴伯雄已向大陆方面言明,官方及媒体绝对不能出现“中国台北”称呼,国民党高层日前与北京磋商,已获得对方明确保证。
若此,可不可以说,此次两岸就台参加奥运会运动队的称呼所产生的“差异”,就此算告一段落了。
大陆方面或可说做了一些让步:不再多说“无异”,既然两个称呼是一样的,对方希望用其中之一,就考虑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感受,尊重对方意见、按“香港协议”(见文后注),称“中华台北”。
二、此次争议说明两岸确有较难搁置的“异”
如果仅从字面看,中华台北与中国台北,是可以无异。但由于“历史因素”,台方有其具体情况和实际感受,会觉得有“异”。这可以理解。在大陆认为两个称呼实际“无异”、均可称的情况下,尊重和同意对方意见,用其一,也是在理、可以的。
不过,此次争议还是进一步向人们说明,现在和将来两岸确会遇到较难搁置的“异”。
而且,人们还应看到,两岸之间实际上还会有比此次所“异”,再大一些的“异”。
有些议题可能将不可避免,如给予台湾适度的国际空间,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问题,乃至外交休兵问题。
三、再遇如此之“异”乃至再大些的“异”,如何化解?——增“同”减“异”,互谅互让,摆明与搁置酌用
本次所异,算告一段落。双方也可能算是创了一次两岸在所“异”之点,互谅互让的先例。
今后呢?再遇如此之“异”乃至再大一些的“异”,如何化解?
可以说,有些议题恐怕稍过时日将接踵而来、未必能避免,如给予台湾适度的国际空间,特别是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外交休兵的问题等。
如何化解?这里建议,还须:增“同”减“异”,互谅互让,摆明与搁置酌用。
——所谓增“同”减“异”,即首先增加和扩大所同,相对的减少所异。例如,经济互利互惠,互通有无,共同和平发展,正式宣布结束敌对状态,等。
——互谅互让。在增“同”减“异”的基础上,增加交往和了解,自然会提高互信,也就为互谅互让创造了条件,使之更加成为可能。(其实,本次所“异”,能在互谅互让的气氛中基本解决,与近年来的国共平台友好互动与近期来两岸的经常互通,也有很大关系)
——“摆明”与“搁置”酌用。两岸在一些双方有可能谈拢的一些应该“无异”的问题上,也不妨“摆明”:例如,在世卫参与上,能否对外一致同意,中国的主权并没有分割,即“一中”;并在此基础上,两方同意作为个案的暂用、权宜模式,台方以“中华台北”这一“地区”的名义,参会观察和交流、享用相关信息,而回避(搁置)作为主权国家才能加入国际组织的问题。当然,这也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和有关程序、规定。
作为台湾获取更多国际空间的政治前提,是否可以“摆明”,台湾方面应以某种正式的方式,作出一中、“不独”的官方承诺。这一承诺,不仅应体现为国民党和马英九主政期间的政策,还应体现为台湾官方的正式立场,并能对今后在台湾执政的任何政党,构成有效的政治约束。但暂时回避(搁置)诸如“各表”之类的问题。
正如有学者所说,“这样一来,大陆方面就不用过于担心,台湾现在的国际空间今后会被台独势力加以不正当的利用。因为,台湾的任何政党若要利用大陆准许的国际空间来谋求独立,都必然构成对台海两岸政治约定的违反,并使大陆方面采取的任何反制措施都显得更为必要和正当。”
当然,有些事情,说得容易,实际运作起来,也会各有各的难处,还要审时度势、先易后难、依势而行、稳步前行。
(文磬)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