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涡浅笑由来
宋代有位大臣,名字我忘了,可能是胡铨之类吧,被秦桧陷害,发配远方多年,晚年遇赦回来,写了一首诗,说是以后在家里专看女人的笑脸等等。这首诗后来被许多人挖苦,说此人晚节不保,忠直一生,到老来忘却了国家大事和君臣大义,却对女人感兴趣。
(又,“梨涡”本指宋妓黎倩的酒涡。后泛称女子面颊上的酒涡。也作“?涡”。)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胡澹庵十年贬海外,北归之日饮于湘潭胡氏园,题诗云:‘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谓侍妓黎倩也。厥后朱文公见之题?句云:‘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因为“梨涡”一语由侍妓黎倩而发,加上朱熹《自警》诗把它与“人欲”联系起来,所以“梨涡”一词就带上一点不洁的色彩。后来胡铨编集时就没有收进这首诗(《四库提要》卷一五八《澹庵文集六卷》提要)。明贺钦《医闾集》卷六“示乡人”条,曾提到贺钦的门徒“七人中四人有‘梨涡’之眷,事不可?,不俟遣而归。自惭德薄,妄受乡亲故旧之托,而坏其子弟”,也可作为旁证。由此看来,“梨涡浅笑”虽然是个很漂亮的词儿,但若细细追究其文化内涵,却未必适宜于用来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