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191阅读
  • 18回复

【树荫】还是【树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  发表于: 2009-09-17
— 本帖被 日月止戈 执行合并操作(2011-03-10) —
校标:【树荫】

----------------------------
参考【林荫道】【林阴道】【林阴路】(可在论坛主页搜索任一词目)
校对标准31群:101914132
离线湘楚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4-11-12
“树阴”、“树荫”之争

临凡尘


近读报纸,发现有的文章将“树阴”、“林阴道”写成“树荫”、“林荫道”。两种写法,哪种才对?还是两者可互为通用?笔者查阅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

  词典对“阴”的其中一个解释是:阳光不能直接照到的地方;对“荫”的其中一个解释是:树阴,树下不见阳光的地方。两者含有相似的字义。但在“荫”字条中特别注明,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只有在一些固定格式如“绿树成荫”和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中,原读yīn,表示“树荫”义的“荫”字才习惯上保持不变。因此,有关“树阴”、“林阴道”中的“阴”字的写法不应写成“荫”,这样不符合规范。我们在行文写作时,应注意使用规范的写法,而不应沿用以往习惯的写法。


tungchan
夫“阴”的相反为“阳”,而“荫”无有相反之字。
两者音义也不尽相同。

词典对“阴”的其中一个解释是:阳光不能直接照到的地方;
阳光不能直接照到的地方,如下阴。
山之阳、是指东面。

对“荫”的其中一个解释是:树阴,树下不见阳光的地方。
树荫、随日之东照西斜,而并无固定。

两者含有相似的字义。
但事实上不同。

据此,作者认为“树荫”、“林荫道”方为正写、正读。

词典以“树阴”解“树荫”,已是自相矛盾之说,故不可从。


monkey22


虽然人为地规定了“树阴”“林阴道”为规范的写法,但很多人在平时读书时,看到“林阴道”这样的写法,感觉很不舒服。还是“林荫道”好一些(我现在用智能ABC和全拼输入法,“linyindao”打出的词就是“林荫道”)。


05155


树阴、林阴是国家标准,有意见,向国家语委反映,除非修订标准,否则,讨论不出个结果。


tungchan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是国家标准又如何,百姓還不是照樣每晚點燈!
人們還不是照寫“树荫”、“林荫道”。

不過簡体字(先天)就對錯別字免疫,這才是讨论不出个结果之主因。

看來标准由電腦來決定,更能統一!
不是诗人


我是一位高中教师,我认为还是国家统一为好,要不然我们教学中的这个问题根本就无法解决,今天我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就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也是实在解释不清,很是头疼。


sinoufo


支持王蒙先生的意见,建议国家语委把原定标准“树阴”“林阴道”重新规范为树荫”、“林荫道”。


05155






tungchan 于 2004-9-13 15:54 写道: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是国家标准又如何,百姓還不是照樣每晚點燈!
人們還不是照寫“树荫”、“林荫道”。




没有人不允许你点灯,你要放火都可以。是国家标准又如何?那就要执行,直到当局修订标准。你可以照写“树荫”、“林荫道”,但是语文课可不能照教“树荫”、“林荫道”。问题就这么简单。






离线湘楚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4-11-12
“林荫道”还是“林阴道”?

(原载《新京报》)

文/王佩

有一家报纸转载了一张图片,标题是“影星乌玛•瑟曼与富翁男友林荫道上缠绵”,报纸印出来,编辑部一片哗然,原来标题被校对改成了“影星乌玛•瑟曼与富翁男友林阴道上缠绵”。编后会上,有编辑大声朗读道:“影星乌玛•瑟曼与富翁男友林,阴道上缠绵。”

校对改得并没有错,他们是照章办事,其依据的是1985年出台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该表是这样规定的――“荫”通读为“yin(去声)”,“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也就是说,“荫”字在读“yin(阴平)”时,都要写成“阴”;只有用在读“yin(去声)”的时候,才写成“荫”。

《审音表》在施行过程中,遭到了人们的质疑。如果这么改,那一些涉“荫”的地名、人名、专有名词怎么办?北京有个柳荫街,济南有个槐荫区,戏曲有出《槐荫记》,还有不少名叫“荫南”的人,难不成都要统统改成“阴”,或者改读“yin(去声)”吗?还有成语“绿树成荫”,难道也要写成“绿树成阴”?

面对这些质疑,语言专家后来做出了妥协,凡是这些专有名词中的“荫”字,都依然保留。如此说来,“阴”就对应着两个繁体字:“陰”和“蔭”。简体字“荫”,只出现在专有名词和“荫庇”、“荫凉”等少量词语之中。

《审音表》并非没有依据。《说文解字》中说:“阴,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段玉裁解释说:“闇,闭门也,闭门则为幽暗。”也就是说,“阴”可以解释为“阳光照不到的幽暗之处”。古代汉语里,“陰”、“蔭”二字经常互通和混用,周邦彥的词中就有“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的句子。

“荫”字,《说文》中解释:“艸阴地,从艸,从阴。”“艸”即“草”,也就是“草木覆盖荫庇土地” 的意思。这时,应读去声。不过刀来后来,“荫”已经流变为“树木的阴影”的意思。陶渊明《饮酒诗》中写道:“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由此可见,“林阴”替代“林荫”虽有依据,但还应照顾人们长久的语言习惯。否则,人们用起来别扭,而且还会闹出“与富翁男友林阴道上缠绵”之类尴尬的误会。
离线湘楚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4-11-12
《环球时报》〔20040910 第22版〕


对目前一些汉字用法的困惑 (文化纵横)

本报记者 周晓苹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记者在工作中曾多次遭遇尴尬:每当自己编的报纸
的标题和文章中出现“树阴”、“林阴道”的写法时,总会接到一些热心读者
打来的电话,告之:“报纸上有一个错字。”记者只好反复解释:这个字没错,
《现代汉语词典》就这么规定的。

  同时,记者的同事也反映,现在他们在编辑文字时经常会碰到字典里的规
定与自己平时的习惯用法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唯一”和“惟一”,“用人”
和“佣人”,“热衷”和“热中”等。究竟怎样写才算是正确呢?带着这些疑
问,记者近日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字工作者。

  “林荫道”为何成了“林阴道”

  在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1985年12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
音表》(以下简称为《审音表》)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规定:荫yìn(统读
)(“树~”

  /“林~道”应作“树阴”、“林阴道”)然而,翻开《现代汉语词典》,“
荫”却仍然有yìn和yīn两个读音,1499页的“荫”是这么解释的:yīn,树
阴:绿树成~。另在799页“林”字下有“林阴道”的词条。记者颇有些不解:
既然能写做“绿树成荫”,怎么就不能写“林荫道”呢?

  为此记者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请教多年从事《现
代汉语词典》编写、修订工作的研究员晁继周先生。他笑着说:“这是我们的
无奈之举,因为《审音表》有法规的性质,必须执行,但这一条的处理我们认
为不对,所以在编词典时有所保留。”

  接着,他给笔者看了他作的一个统计,即1986年4月12日至2004年5月31日
《人民日报》“树荫”、“绿荫”、“林荫道”、“绿树成荫”4个词语的分布
情况:树荫253次,树阴13次绿荫698次,绿阴21次林荫道131次,林阴道3次绿
树成荫442次,绿树成阴9次他说,这还不排除作者本来写做“荫”而被编辑为
执行“标准”而改作“阴”的。长达18年之久,《审音表》关于“荫”字读音
和用法的规定基本上没有被执行,是十几亿使用汉语汉字的人应该受到指责,
还是少数制定标准的专家和官员应该进行反思呢?答案不言自明。

  人民日报一位老编辑说,将“树荫”改为“树阴”,老百姓不接受。“阴”
字在老百姓眼里不吉利,“阴险”、“阴谋”、“阴间”等都是这个“阴”;
而“荫”是一个很美好的字,有草头,容易引起“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美好联
想。

  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报纸编校质量评审委员会副主
任厉兵先生说,确定一个汉字的功用,不能只看到眼前某几个用例,需要全面
考察。“荫(荫)”在古籍中很早就用做“草木之阴”,按照《集韵》的反切,
今天就读yīn。后来,“荫(荫)”又陆续构成了许多词语(荫蔽、绿荫、林
荫道、浓荫、绿树成荫等)。《审音表》采用同音归并,试图消除一字多音现
象,便于人们学习和掌握,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在处理时,没能认真考察,兼
顾古今。因此,取消“荫”字阴平一读,是失当的。北京有柳荫街,山东济南
市有槐荫区,总不能改用“阴”或者改读yìn吧。我相信,国家语委将会恢复“
荫”的阴平一读的。

  用字用词最终要跟着老百姓走

  “佣人”和“用人”(仆人之意)也是令记者及同事感到困惑的两个词。
记者请教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润陆先生,他认为应该是“佣人”。当记
者告诉他《现代汉语词典》1518页写做“用人”时,这位主编过《现代汉语》
教材的知名学者颇有些吃惊。不过,在翻看了词典之后,他说:“《现代汉语
词典》这么规定还是有它的道理。‘佣’当仆人讲读yōng,这个字是从‘用’
字分化出来的。为了区别,就加了一个‘亻’。”

  晁继周先生解释道,“用人”作仆人讲,早期的国语词典就有,《现代汉
语词典》只是将这个用法延续下来了。当然,根据“从俗”的原则,以后也有
可能改过来。因为用字用词最终是要跟着老百姓走的,像《现代汉语词典》上
的“荨”字就有两个音,“荨麻”(一种植物)的“荨”念qián,而荨麻疹(
一种皮肤病)的“荨”却念xún。荨麻疹和荨麻其实是有联系的,可是医生、
病人都这么叫,词典就改了。足见约定俗成力量之大。

  北京大学西班牙语教授赵德明先生说,大量的语言现象说明,说话、书写
在前,规范在后。大家都这么说、都这么写,语委还未开会,那怎么办?拉美
在19世纪末就碰到这样的问题:是按西班牙皇家学院的规定说话和写文章,还
是按拉美当地人改造、丰富和发展了的西班牙语说话和写文章?当然是后者。
老百姓才不管西班牙皇家学院的规定呢!

  人民日报校对组王领娣女士和鄂岳先生说,人民日报基本上是用“林荫道”
而不用“林阴道”,用“佣人”而不用“用人”,因为这是习惯用法,大家容
易接受。

  晁继周等学者说,编词典,人民群众的语言基础永远是第一位的,规范标
准只是对约定俗成结果的确认。

  国家标准也要与时俱进

  杨润陆先生认为必须规范用字,国家语委的规定有的不见得有道理,但总
不能朝令夕改,一旦规定了,就得执行,上课就得这么教。

  晁继周先生认为,对已经制定的语文规范标准要全面贯彻。但是,他不赞
成“不折不扣”,更不赞成“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当标准中
存在的问题已为语言学界所公认,当某些规定在语言使用者的大多数人中实际
上无法遵行时,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批评、指责人们违反标准,而是要考虑及
早地修改标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先生也认为,语言的立法要有弹性,
不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规
范,但语言自身的发展又往往会跳出这个“规范”。

  据商务印书馆编审、现代汉语编辑室主任周洪波先生介绍,《现代汉语词
典》是商务印书馆上世纪70年代推出的,在此之前,内部曾发行过试印本和试
用本,在全国广泛征求意见。1978年正式出版后,还出了补编本、修订本、增
补本,目前的发行量已超过了4000万册。他说,词典行内也有这么一句话:“
词典的出版之日,就是修订的开始。”国家标准滞后于语言实际是很正常的现
象。因此,国家标准也应该与时俱进。但那位人民日报的老编辑则认为,语言
标准的修订应该是轰轰烈烈的,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知道,就像把繁体字改成
简体字一样,不能只是少数人悄悄地改,而大多数人不知道。他举了个例子,
他一直都写“经不起挫折”,看到年轻人写“禁不起挫折”,还以为是错别字,
后来才知道两个字可以通用。

  这说明出版部门宣传的力度不够。他说,老一辈的人成千上万甚至上亿,
词典编撰者和出版者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

  厉兵先生强调,语言文字规范,有刚性的一面,也有柔性的一面,要把握
合适的尺度。当记者问他,“惟”和“唯”字今后会不会取消一个时,他说:
为什么要随随便便淘汰一个汉字呢?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把“惟”、“
唯”两个字取消一个,古书怎么印?即便是眼下常用的的词语,“惟妙惟肖”
还是用“惟”字好些。“惟一”和“唯一”属于异形词。异形词问题非常复杂,
由于词源的理论依据与社会习惯往往矛盾,在处理上必须坚持严谨的态度。

  一定要注重文化传承

  作为《国家规范汉字表》研制者之一,厉兵先生强调,现代汉语书面语跟
古代汉语有区别也有联系,无法割断,我们既要与时俱进,也要注重文化传承。
50年代以来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文件,总体上是好的,对社会规范语言文字发
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规范观的偏颇,以及工作环节的缺失、修
订的严重滞后等原因,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尤其是当时要走拼音化道路,认为
繁难的汉字是工农大众掌握文化的拦路虎,字能并就并,笔画能少就少,结果
给日后的文字使用带来很多麻烦和困惑。当时的规范文件基本上都以字表这样
极为简单的形式面世,并没有把汉字作为形音义的综合体明确地加以诠释,甚
至不自觉地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人为地割裂开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陆建德先生认为,汉字使用中的某些尴
尬局面,有些确实是因为文字改革和汉字简化过程中的矫枉过正引起的。其实
繁体中文字的构造也有它合理的一面,而有些字简化之后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比如说“钟爱”的“钟”和一口钟的“钟”都变成了一个字。他强调说,钟爱
中国文化,应该从钟爱中国文字开始。在当今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尤其要注
意文化的传承,保护本国文化的独特性。
离线湘楚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4-11-12
《每日新报》专副刊-新读者-第46版-2004.9.16


“阴”“荫”对搏
当事者说
辛文
  

  《环球时报》本月 10日的一篇文章中说:在工作中曾多次遭遇尴尬:每当报纸上出现“树阴”、“林阴道”的写法时,总会接到一些热心读者打来的电话,告知:“报纸上有一个错字。”记者只好反复解释:这个字没错,《现代汉语词典》就这么规定的。不仅是这位记者,我们也曾多次遭遇如此尴尬。

  “林荫道”怎么会是“林阴道”呢?不仅读者,连记者、编辑也纳不过这个闷来。

  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 1499页的“荫”是这么解释的: yīn,树阴:绿树成~。那么,既然能写成“绿树成荫”,怎么就不能写成“林荫道”呢?

  原来,在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 1985年 12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上规定:“树~” /“林~道”应作“树阴”、“林阴道”。

  请教专家,他笑着说:“这是我们的无奈之举,因为《审音表》有法规的性质,必须执行,但这一条的处理我们认为不对,所以在编词典时有所保留。”

  执行“标准”而改作“阴”的,长达 18年之久,《审音表》关于“荫”字读音和用法的规定基本上没有被执行,是十几亿使用汉语汉字的人应该受到指责,还是少数制定标准的专家和官员应该进行反思呢?答案不言自明。

  人民日报一位老编辑说,将“树荫”改为“树阴”,老百姓不接受。“阴”字在老百姓眼里不吉利,“阴险”、“阴谋”、“阴间”等都是这个“阴”;而“荫”是一个很美好的字,有草头,容易引起“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美好联想。

  人民日报校对组王领娣女士和鄂岳先生说,人民日报基本上是用“林荫道”而不用“林阴道”,因为这是习惯用法,大家容易接受。你看,还是《人民日报》牛。

  麻烦的不只是“林荫道”。就说常见的“荫凉”和“阴凉”吧,该用哪一个?《现代汉语词典》 1499页解释“阴凉”是这样说的:“太阳照不到而凉爽的地方”,例句是:“找个阴凉儿歇一歇”;而解释“荫凉”时又说:“因没有太阳晒着而凉爽”,例句是:“这屋子荫凉得很”。因为这里的“荫”要读四声,所以这个“荫凉”大概用在见不到阳光的房屋或地下室吧,而“阴凉”则可能用在大树底下才合适。

  打起来了,“阴”和“荫”在浴血搏斗,苦的是离不开汉字的百姓,尤其是我们这些整天和文字打交道的报人。
离线湘楚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4-11-12
tungchan
05155 于 2004-9-14 18:14 写道:
没有人不允许你点灯,你要放火都可以。
是国家标准又如何?那就要执行,直到当局修订标准。
你可以照写“树荫”、“林荫道”,但是语文课可不能照教“树荫”、“林荫道”。
问题就这么简单。


問題真的就這麼簡單嗎?
语文课真的不能教“树荫”、“林荫道”嗎?
那我教“樹蔭、林蔭道”又如何呢?
教繁體字,這可不違反“国家标准”了吧?!

州官說(放火三天),是(放燈三天)的意思。
夫、萬家燈火,燈光火著,燈火通明……
此燈火兩字,異名同謂;雖異名同謂,然放火與放燈,所謂者必定不同,無奈官字兩個口!徒留後世一笑談史料而已。
此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此正所謂「你吹我唔脹,我亦抆你唔長」之謂也。

作者對“謊話”之理解為「明知、假的偏說成真的;或明知、真的偏說成假的」而不是「句子是不真的、真的」或「所說的是假話、實話」這樣之類的話。
明知“国家标准”之不標準,仍以此為教,應視為說謊,而以說謊者之話去教育下一代,則荼毒下一代甚矣!
可以照寫而不可照教,這明顯是相重標準,真正的是「說一套、做一套」也;不准別人貪污受賄,自己卻子子孫孫也皆出洋留學,留學後又不回國,唉?!?!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此自古皆然,禁不勝禁也。

什麼《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现代汉语词典》……之類,也不見得每個人皆能擁有一份呀(有錢買報紙,可無錢買此等奢侈品呀,況且此等刊物出版發行量也遠不足夠丫)!

05155 兄報稱來自香港,香港不是主要使用繁體漢字的嗎?
兄為何堅持“国家标准”呢?
況且簡化漢字,本來就是不滿、不鼓勵,對錯別字的捕捉,其強調口語腔音之齊一,書籍文件之統一,只要能正確表意就好了,如果執著、拘泥“荫、阴”兩字,不如改用繁體字、罷啦!

古代文字眾多,留存至今而仍為日常使用者、唯漢字而已。當中其每個字之生生死死,正常不過,此汰舊換新,亦是其長保青春之最主要原因。
今只謂其難,而要將其簡化、減化、固化、規範化,此實與將一池活水,塞其來源,斷其流向,而終成死水也。

雖謂死水活魚游,但何不相忘於江湖 …… 或四海呢?
死水活魚、或游於江湖四海,君擇者何
离线湘楚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4-11-12
tungchan
北海公園里白塔山東麓﹐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蔭”石碑就立在這里。

這座碑上刻的“瓊島春蔭”四字和另外三面的詩詞都是清朝乾隆帝十六年(1751年)的御筆。其中背面有律詩一首﹕
艮嶽移來石岌峨﹐千秋遺憾感懷多。依岩松翠龍鱗蔚﹐人牖篁新鳳尾娑。
樂意詎因逢勝賞﹐悅心端為得嘉禾。當春最是耕犁急﹐每較陰晴發浩歌。

詩中表達了他為禾苗祈雨的重農思想。“春蔭”象徵著萬物的滋生或萌芽狀態﹐也孕育著園林中生機盎然。
......

資料來自:
http://big5.ccnt.com.cn/culture/ ... jing/yjbajing01.htm
离线fansg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8-12
上面怎么规定,我们怎么执行就行了,很简单。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9-24
现汉5:【树荫】

现汉4:【树阴】

现规1:【树阴】

辞海5:【树阴】

辞海6:【树阴】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2-19
引用第5楼湘楚于2004-11-12 03:12发表的 :
tungchan:
北海公園里白塔山東麓﹐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蔭”石碑就立在這里。
這座碑上刻的“瓊島春蔭”四字和另外三面的詩詞都是清朝乾隆帝十六年(1751年)的御筆。其中背面有律詩一首﹕
艮嶽移來石岌峨﹐千秋遺憾感懷多。依岩松翠龍鱗蔚﹐人牖篁新鳳尾娑。
.......

北海公园石碑上写的明明是“瓊島春陰”嘛,“陰”不带草字头!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9-30
听风使者(378867320)  20:40:26
树阴
请看小学课本
小蜗(120082588)  20:44:02
小学版的语文课本好像现在只剩语文出版社的保留树阴的字样了,其他的人教版本等都改过来了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10-02
《汉语大词典》:
【樹蔭】亦作“樹陰”。树木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後汉书·独行传·范冉》:“(冉)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蔭。如此十餘年,乃結草室而居焉。”《魏书·魏收传》:“夏月坐板牀,隨樹陰諷誦。”杨朔《香山红叶》:“沿着石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樹陰】见“樹蔭”。

台湾《国语辞典》:
【樹陰】shù yīn  樹下日光照不到的地方。《儒林外史·第四〇回》:「見那綠樹陰中,百姓家的小孩子,三五成群的牽著牛。」《紅樓夢·第七一回》:「行至一湖山石後,大桂樹陰下來。」亦作「樹蔭」。
【樹蔭】shù yìn 樹下日光照不到的地方。如:「夏日午後,總有三、五個老人搬張椅子,在樹蔭下乘涼閒談。」亦作「樹陰」。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日月止戈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10-13
老编(228646408) 2011/10/13 8:39:49
绿树成荫还是绿树成阴我也越来越糊涂了,人教版小学课本是绿树成阴
悒蟹(414702998) 2011/10/13 8:42:40
绿树成阴
旧版《现汉》只收“绿阴”“树阴”“树阴凉儿”“林阴道”而不收“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其根据是 l985 年 12 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的规定:“荫”统读 yīn,“树荫”“林荫道”等应写作“树阴”“林阴道”等。这一规定不仅对“荫”的读音和义项作了调整,而且还涉及词形的改动。据此,“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绿树成荫”等词语中的“荫”应一律改为“阴”。而新版《现汉》却与之相反,全面恢复了“荫”字在“树荫”一义上的传统用法:不仅增收了“绿荫”“树荫”“树荫凉儿”“林荫道” 4 个词条,而且将其作为推荐词形;同时将《现汉》第 4 版的“荫”字头释义中的“树阴:绿树成荫”,回归为第 3 版释义中的“树荫:绿树成荫”。
【职业校对交流群:100079712】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2-08-01
《现代汉语词典》第5、6、7版:
【树荫】shùyīn  (~儿) [名] 树木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也作树阴。
【树阴】shùyīn  同“树荫”。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树阴】shùyīn  [名] 树木枝叶在日光下形成的阴影。“阴”不要误写作“荫”。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6-10-26
“树荫”、“树阴”本为异形词,1983年出版的现汉2是这样处理的:【树阴】【树荫】并列。

1985年公布的《审音表》将“荫”统读为 yìn 后,这对异形词便被规范成了“树阴”。

但现汉编者不认可这一规定,一直为“荫”保留着 yīn 这个读音,虽然中途也有摇摆。

目前(2016年)正在修订的《审音表》正准备恢复“荫”字 yīn 的读音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在线朔漠鹰扬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8-01-02
网友发来的。

---------------------------------------
校对网2009年就建议使用【树荫】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去年才采用。校对网的引领意识太强了


新版部编版教材标准
90+成员,中国第一家全无纸化校对公司(2017第8年);QQ32767629;微信13535042004;公众号jiaoduiw;手机13535042004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9-02-12
为什么古诗《小池》中“树阴照水爱晴柔”是“树阴”而不是“树荫”?

  古诗原文和现代汉语中的个别字词用字不同,也会造成误解。以一年级下册课文《小池》中“树阴照水爱晴柔”为例,有读者可能不理解,认为“树阴”应作“树荫”。实际上,杨万里的诗集中,各版本古籍(四部丛刊影宋写本《诚斋集》卷七,清吴之振编《宋诗钞》卷七十一,今人点校本《杨万里集笺校》卷七)中都写作“树阴”,而非“树荫”,不存在争议。“树荫”是现代汉语的推荐词形,和“树阴”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古代文学作品的用字,应以古籍文献的文字面貌为依据,不能以现代汉语一概而论。

见:https://mp.weixin.qq.com/s/yaR9gywMRBpFzuPaasvrfA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21-07-29
《辞海》第6版:“荫:①树阴”,“休:②树荫”。

《辞海》7版:“荫:①树荫”,“休:②树荫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离线historysky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22-12-2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树阴】
中国第一家无纸化校对公司,公众号:jiaoduiw、jiaoduibiaozhun。郭站长联系方式:QQ32767629;微信jiaodui;手机13556123901
快速回复
限10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